本报兰州5月11日电(记者宋喜群 通讯员李莎莎)在甘肃省会宁县会师门社区大院,可以看到干净整洁的阅报栏、棋牌室、乒乓球室等,这里成了社区群众茶余饭后的好去处。除了建立完善的文化活动设施,社区还组建秧歌队,组织老年人自编自演有关党建内容的节目,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会师门社区居委会主任李渊告诉记者,党员干部要更好地融入群众,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70岁的张庭英老大爷高兴地说:“社区就像个班级,党员干部就像班长,班长不攒劲儿,整个班级就不攒劲儿,现在我们社区是先进单位,如果干部没给我们老百姓做好事,我给你夸他们,我心里也不甘心、不舒服啊。”
会宁县是红军长征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的地方,会师门社区始终坚持把弘扬红军长征会师精神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在提高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上下功夫,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催开了社区精神文明之花。
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会师门社区充分发挥红军长征会师旧址、红色教育基地的优势,以“会师塔下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为抓手,把深入学习会师精神作为打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的“金钥匙”。居委会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去参观会师园、长征遗址等,让他们亲身感受长征精神。
为了提高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会师门社区根据居民家庭的不同情况和需求还专门建立了居民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并对应实行“五级”服务,分别是社区高龄、独居老人和重残疾人员等群体;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等弱势群体;一般困难居民等群体;社区矫正、涉邪涉毒人员及精神类疾病患者等群体;中等以上收入居民等群体。
李渊告诉记者,在做“五级”服务之前,干部们挨家挨户核实居民的具体信息,确定居民属于哪一类服务人群,来进行具体的服务。通过“五级”服务,社区内每一片区域都有了精细管理,每个家庭都享受到了贴心服务。
社区设立了文明新风、扶弱济困、便民利民、就业指导、治安维稳、环境保洁、医疗保健、宣传教育、文体娱乐、公益活动等“十大服务岗”,社区居民可结合自身情况自愿选择其中的1-2个岗位,实施针对性服务,“做文明人、办文明事”成为社区居民的行为自觉。45岁的社区居民杨晓霞说:“我经常帮助社区老年人买东西、陪老年人聊天,‘十大服务岗’我基本上都做过,做这些的时候心里美滋滋的,感觉自己还年轻。”说完,杨阿姨爽朗地笑了。
除此之外,会师门社区还大力开展党员干部“先锋行”和道德模范“大讲堂”等活动,着力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提升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治理违建并清理街巷卫生,通过这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会师门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提升,卫生环境得到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