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0岁的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厉庄镇谭湖村韦有言老人,祖传三代以制秤、修秤为业。他13岁跟着父亲学习制秤手艺,60多年共制作了20多万杆秤。随着科技发展,杆秤渐渐销声匿迹,韦有言奔赴四乡赶集制秤、修秤,一天下来只有几十块钱。手工制秤工序非常复杂,利润非常低,没人愿意学习,这让韦有言很担忧手艺失传。
邵世新摄/光明图片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报 纸 |
杂 志 |
①5月7日,韦有言在家里校正杆秤。邵世新摄/光明图片 |
②检测秤杆。邵世新摄/光明图片 |
③给杆秤定星。邵世新摄/光明图片 |
今年80岁的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厉庄镇谭湖村韦有言老人,祖传三代以制秤、修秤为业。他13岁跟着父亲学习制秤手艺,60多年共制作了20多万杆秤。随着科技发展,杆秤渐渐销声匿迹,韦有言奔赴四乡赶集制秤、修秤,一天下来只有几十块钱。手工制秤工序非常复杂,利润非常低,没人愿意学习,这让韦有言很担忧手艺失传。
邵世新摄/光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