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9日 星期一

    劳模家书

    劳模世家的最美工人

    ——“机车神医”张如意的火车头情怀

    作者:本报记者 吴琳 本报通讯员 王春燕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9日 04版)

        “爸、妈,我新调试的车型上线运行了,这次你们二老就乘坐它去旅行吧!这份工作是儿子的最爱。机车厂今年又签了大订单,时间紧,任务重,儿子脱不开身啊,以后有机会一定陪你们一起去!”

     

        ——张如意写给父母的信 

     

        在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和谐D3D型客运电力机车已经生产540多台了。这是我国目前单机功率最大、时速最快的大功率交流传动客运电力机车,也是大连机车人的骄傲。对80后工人技师张如意来说,和谐D3D型机车则是镌刻在他生命中的一块里程碑——首台车调试是由他一手完成的。

     

        张如意是独生子,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这孩子从小就喜欢火车,小火车是他最爱的玩具。”父亲张龙成说。他至今仍记得儿子小时候的一句豪言壮语:“爸爸,我长大了要去造火车。”因为家在火车站旁,从小听着火车汽笛声长大的张如意对火车有着特别的情怀:“那时候我特别喜欢坐在天桥上看火车从我面前一列列呼啸而过的感觉。”

     

        2000年从大连机车技校毕业后,18岁的张如意成了一名机车工人,圆了自己的少年梦。“‘工人’二字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你当了工人就要勤学好问,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进厂的头一天晚上,父亲的谆谆教导张如意一直铭记在心。

     

        和绝大多数80后不同,张如意出生在劳模世家。他的爷爷是共产党员、厂劳模,多年被评为工厂的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他的姥爷曾连续三年荣获大连市劳动模范称号。而他的父母在工作单位也都曾荣获过先进生产者等荣誉。“他爸年轻时跟我公公一样,经常是第一个进厂最后一个离厂,没日没夜地搞技术创新,是连续七年的厂劳模。”张如意的母亲刘廷琴说。

     

        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真正的火车头,张如意意识到,真正的机车远不是拆卸火车玩具那么简单。一台机车,上万个零部件,其电气系统如同人的大脑中枢神经般复杂,里面密密麻麻的线路仿佛人的神经系统千条万条,任何一个细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机车的正常运行。从此,当一名称职的火车头“医生”,成了张如意的新梦想。

     

        机车调试是整个机车生产的最后关键阶段,张如意的工作就是在繁杂的机车系统中找到每一处导致机车无法正常运行的症结所在。“调试机车,除了多干、多学,没有捷径。”他说。一句“多干多学”的背后,是常年早出晚归和节假日无休。据统计,张如意每年加班加点都超过1500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严谨、专注、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张如意锻炼成一名“机车神医”。从工作的第六年开始,他就承担起调试首台车的重任。从HXD3型机车,到HXD3B、HXD3C型机车,再到HXD3D,张如意不断攻克各型号首台车的制高点,成为掌握电力机车世界先进技术的专家型人才。从工作的第十年开始,张如意像他的祖辈、父辈一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上了厂劳模、市劳模,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还被评为“辽宁最美工人”。如今,已成为公司专家型人才的张如意,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年培训新入厂大学生二三十人。

     

        十六年来,张如意多次攻克技术难关,为企业节约资金数百万元。他每年排除机车调试故障近百起,实现了经他手调试的机车“零故障”出厂。近年来,他先后解决了首台出口刚果机车的故障、首台出口缅甸机车的故障、EMD机车国产化等80多项调试生产难题。去年。他又申报了“牵引、电制工况互锁保护电路控制”“一种多通道机车速度模拟装置”“蓄电池防亏电方法”三项专利。

     

        在大连机车调试车间的大门上方,“机车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标语引人注目。目前,大连机车已出口18个国家和地区,全部实现中国制造。就是从这里,张如意和他的工友们所调试的机车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每当看到我们调试的机车动起来的时候,我都会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张如意说,“因为忙于工作,我很少陪伴父母,希望他们能乘坐我调试的机车饱览祖国大好河山,领略神州大地日新月异的发展。”

     

        (本报记者 吴琳 本报通讯员 王春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