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正是我国南方栀子花盛开的季节,洁白的花朵犹如颗颗青钻,星星点点地缀在初夏的翠绿山野之中。病床上的郭璐萍说:“纯洁、朴实、坚忍的栀子花,是她最喜欢的花。”
2016年1月,中国第21批援非医疗队队员郭璐萍回国探亲期间被确诊为乳腺癌。她说:“如果重新选择,我还是会做医生,还是会报名去援非,即使明天就面对死亡也不后悔。我现在只想早点回去,那边还有很多生命等着我去救治。”
始终坚信,医疗可以报国
“只要国家有需要,哪怕是用自己的双手去地震现场搬一块砖,翻一片瓦,我们都要义无反顾。”2016年4月7日,南昌市第三医院乳腺二科病床上的郭璐萍对专程前来探视的新余市第四中学学生代表讲述她的故事。
郭璐萍始终坚信,医疗可以报国。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等大灾大难发生后,她都主动报名参加一线医疗救护工作,但由于妇产科专业所限,一直未能如愿。直到2014年3月的一个下午,郭璐萍刚刚从产房手术台下来,听到同事们都在议论援非医疗队报名的事。“去援非不但可以为祖国出一份力,还可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医术。”郭璐萍当天在电话里说服家人后就立刻报了名。
“援外工作比较辛苦,但郭璐萍没有动员就第一个请缨,加上她2013年曾获得过‘全省产儿科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大比武’团体一等奖,业务能力过硬,我们综合考虑,就同意她去了。”新余市妇幼保健院院长符卫民回忆。
2014年11月29日,郭璐萍和11名队友经过4天的日夜兼程,抵达北非国家突尼斯的西迪·布济德省。一声声热情的中文“你好”,让郭璐萍深深感受到当地居民的热情和对中国医生的尊重,感受到身上肩负使命的神圣与崇高。
在突尼斯工作的14个月,郭璐萍以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服务抢救了数百名危重病人。“郭璐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表现出很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在突工作期间很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第21批援非医疗队西迪·布济德省分队队长奕德荣在视频连线时对记者说。
面对繁重任务,她选择继续坚持
“现在病人太多走不开,我自己(病情)不打紧,大不了是个‘早期’嘛!”2015年7月,郭璐萍左胸发现肿块,当地医院没有检查设备,在新余市文化馆工作的丈夫刘君打电话要求她请假回国检查,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她选择了继续坚持。
西迪·布济德省临近撒哈拉沙漠,方圆一二百公里只有这一家正规大医院,前来诊治的孕产妇较多。医院只有1间妇产科手术室,往往是里面还在手术,外面的孕产妇就频频告急。“一台手术结束后,打扫、准备、消毒的时间至少要半个小时,大人小孩都等不起!”郭璐萍打破常规在外科手术间成功开展产科手术,实现多台手术无缝对接,为产妇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但这样医生就没有休息时间,经常是连续几台手术下来累得腰酸背疼。
2016年1月25日,郭璐萍等来了休探亲假的机会,刚下飞机,便被丈夫“强行”拉到医院检查、诊治,脚下那双从突尼斯穿回来的断跟皮鞋一直没来得及换。“郭璐萍有近20年的妇产科临床经验,对乳腺癌早期症状、趋势和后果应该非常了解。可是她第一次检查时已是中晚期,大部分癌细胞已转移,如果能早来3个月,那结果很可能会大不一样。”南昌市第三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熊秋云不无惋惜地说。
坚信会有奇迹的发生
“下午好,Julie(郭璐萍的法文名)。听说你生病了,祝你早日康复,希望善良美丽、医术高超的你早日回到我们身边来。”西迪·布济德省医院妇产科主任Ben Messaoud Rachid用法语发来视频问候。
2016年2月2日,左乳切除手术后的第7天,主治医生王忆丽来拆线。郭璐萍面带微笑地询问:“我在非洲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能否半年之后再来做化疗?”“不行,安心把病养好了再说。”“那我能不能把化疗带到非洲去做?”“我从来没有看过你这样的病人,别人都担心病能不能治好,你还担心什么时候能回去上班!”
“因为我的缺岗,妇产科两位同事的任务更重了。一想到可能会有病人因此延误治疗,影响整个医疗队的形象,我就恨不得能马上回去。”郭璐萍坚信会有奇迹的发生,“我答应了突尼斯的朋友,要给他们带些雨伞、茶叶、风油精等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
“我,穆罕穆德·扎勒·艾哈迈迪,作为突尼斯卫生部西迪·布济德省卫生局长,代表西迪·布济德省医院全体同仁,向郭璐萍医生致以最诚挚的感谢。郭医生是中国医疗队的妇产科医生,她在西迪·布济德省医院的妇产科里竭尽全力照料病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每次看到这封从突尼斯发来的法文感谢信,郭璐萍总是热泪盈眶。
“即使不能有自己的孩子,我也没有遗憾”
从医19年,郭璐萍主刀手术近5000台,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重大差错。“郭璐萍工作认真,对病人热情、负责,医患沟通好。”符卫民说,“我们从2012年底开始推行病人满意度调查,她援非前参加了7次季度评比,其中两次获评全院‘服务之星’,收到15面锦旗,是受到患者表扬最多的医生之一。”
然而,帮助了无数生命诞生的郭璐萍,却可能再也不能拥有自己的孩子了。“一般来讲,化疗会损伤女性卵巢功能,可能导致患者丧失生育能力。虽然我们正尽全力保护,但在现有医学条件下,她能怀孕的概率只有30%~50%。”熊秋云说。
多年来,郭璐萍在路上经常碰到曾经的患者拉着孩子跟她打招呼,有的让孩子喊“郭阿姨”,有的让孩子认“干妈”。“我已经习惯了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感受了太多初为人母的喜悦,即使我不能有自己的孩子,我也没有遗憾。”郭璐萍说,“每一个经手的孩子都像我自己的孩子。”
从严寒的冬季开始孕育花苞,直到初夏才会盛开,栀子花看似不经意的绽放,也是经历了长久的努力与坚持。援非医生郭璐萍,正如一朵默默绽放的栀子花,将芳香带到万里之外的撒哈拉沙漠,用无私和大爱温暖了无数生命。(本报记者 夏侯昭珺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王若刚)
(文中法文感谢信由本报记者李盛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