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传统逻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逻辑及其应用成为当代逻辑学的主流类型。这种发展是一个与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等学科不断交叉的历程。正是这种学科交叉,赋予逻辑学新的活力,促使其谱写出辉煌篇章。总体而言,现代逻辑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研究方向上。
从单主体推理到多主体互动
传统上,现代逻辑关注的是单主体推理,如今,多主体之间的动态互动已经成为当代逻辑学的中心议题。其标志是两个视角转向:一是从单主体推理研究到多主体论证研究的转向;二是从静态的推理片段研究到对动态的互动过程研究。
这一领域近年来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例如,牛津大学伍德里奇教授2009年出版的专著《多主体系统导引》、阿姆斯特丹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范本特姆教授2014年出版的专著《逻辑与博弈》等。这些著作集中研究多主体互动,引领着该领域的发展。
对博弈和论辩的逻辑研究一直是当代多主体互动研究的热点。博弈是两个主体或多个主体之间互动的一个典型实例。在博弈中,面对对手,一个玩家要根据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持有的信念和偏好以及他对对手的判断,做出自己的选择。论辩是多主体互动又一杰出实例。论辩双方积极搜集证据,支持自己的论点,同时反驳对方的观点。
多主体互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体在互动过程中会不断更新自己的信息,获得新知识,有时需要改变自己的计划、修正自己的信念或改变自己的偏好,等等。这些方面也是多主体互动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在这个领域中,也涌现出了很多新的重要问题:
首先,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没有关注主体类型这个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不同类型主体之间的互动。现实中的主体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我们不能苛求理论研究与现实完全吻合,但对主体的类型进行科学划分,建立研究不同类型主体的推理模式,的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举例来说,对手是优柔寡断者还是当机立断者,会对玩家的策略选择产生直接影响。美国康奈尔大学哈尔彭教授在一次逻辑学国际会议的发言中明确表示,现行研究中假设的主体都一样,而且太过理想。他号召研究者们要关注对现实主体的研究。
其次,多主体互动的研究近几年与网络的最新发展相结合,出现了很多具有挑战性的新问题。社交网络平台推陈出新,同一个主体常常分属不同的群体。主体之间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显然,社会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纽带。然而,在以往关于多主体系统的逻辑模型中,社会关系从来没有明确扮演过重要角色。让我们考虑这样一个简单现象:当一个主体知道周遭朋友对某个问题都持有相同的态度时,他会跟从还是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要讨论类似问题,我们就无法回避对社会关系作用的分析。
迈向推理的智能化研究
人类推理机制的独特性在于其智能化,也就是说,我们容易适应环境,能够见机行事,善于知错就改。
“智能化”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目前,众多的科学研究领域已经将此作为一个发展目标。逻辑学以研究主体的推理见长,应当在这个领域作出自己的贡献。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古德曼教授曾表示,在研究中,他试图借助逻辑学和统计学领域的工具,建构更为精确的关于人类知识和推理的理论,从而帮助设计更为智能的机器。
确实,我们希望制造的机器不仅仅能存储信息,还能根据具体情境使用信息、解决新问题。这就为逻辑学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对主体的推理机制做出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应该说,过去几十年的逻辑学发展确实也是朝着这个方向进行的。
一阶逻辑和模态逻辑相继成为经典逻辑后,众多哲学逻辑和计算机逻辑分支不断发展出来。譬如,认知逻辑、道义逻辑、时态逻辑,以及后来相继出现的空间逻辑、动态逻辑等。这些逻辑对主体如何利用知识、信念、义务、时间和空间等概念进行推理的规律展开研究。
每一个逻辑都经历了从奠基、发展到成熟的过程,这是几代逻辑学者辛勤科研的成果。对于这些逻辑的形式语言、形式语义和逻辑系统的元逻辑性质,都可以在英国国王大学格拜教授主编的《哲学逻辑手册》相关章节中见到。可以说,我们已经对单个逻辑的研究非常深入,对具体逻辑系统的性质有了良好的把握。
然而,主体推理的智能性恰恰在于对不同推理系统的智能整合。上面提到的概念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而是常常相互交织在一起。主体的智能往往体现在他可以随意调动自己推理机制的不同部分。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哲学逻辑或计算逻辑不同分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推理模块的理论部分。可以想象,设计智能机的一条路径是将目前发展起来的不同逻辑系统作为推理模块,不同的模块处理不同的推理任务。根据问题的性质,智能机能够调动自己不同的推理模块,进行灵活应对。
此外,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在逻辑学领域兴起的一个趋势:概率方法和逻辑在自然语言识别、数据搜集甚至音乐认知等学科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这也不难理解,毕竟逻辑学最注重的是寻找抽象模式,这与上面这些研究课题不谋而合。然而,对逻辑学的发展而言,如何将新发展起来的基于概率的逻辑纳入传统的逻辑学框架,以便进一步提高推理的智能性?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动力。
从逻辑技术角度看,不同模块之间的整合是不同逻辑系统之间如何组合的问题。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帕瑞克教授在他2006年的论文中就对此类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其他学者也正在开展各种各样的尝试。但是,作为一个一般的技术问题,这对逻辑学的发展是一个挑战。因为逻辑系统不是可以随意叠加在一起的,这样会使逻辑语言和系统变得异常复杂,在解决问题时笨拙无力。
格拜教授早在1999年就出版了专著《组合逻辑》,专门对此类问题展开研究。我们确实需要对逻辑组合的现象有更多的理解。我们一方面在构造新的逻辑,另一方面是时候停下来思考一下,这些逻辑系统之间的联系在哪里?理解他们的联系事实上是对我们本身的推理机制的更加深入的探讨。这个研究目前方兴未艾,还需要有更多的学者投入精力。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