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29日 星期二

    培育一流产业技术工人要从职业教育入手

    作者:许宝成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29日 15版)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肯定是实体经济的现代化。实体经济现代化,则建立在产业工人队伍的现代化上。但我们的现状就是产业工人在现代化过程中被卡住了。

        广义上的中国产业工人,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数量庞大的农民工,二是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的学生。前者是由农入工,后者是由学入工。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受教育的方式和程度,相同之处则在于在某种程度上都缺乏长期、正规、系统的教育规划。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要从加强职业教育入手。

        在农民工培训上,要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这需要从政府、社会和用人企业三方面入手。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是东部优于西部,沿海好于内地,大量的产业工人既相对分散又相对聚集,既相对流动又相对固定,往往是今年在这,明年在那。因此政府和社会要做的是一方面要提供相对固定的培训场地和培训力量,按需、按行业进行集中培训。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劳动保障体系,这一点国家在做,成效非常显著,主要是解决产业工人的医疗、就业等异地、异企的转结问题。企业要做的是完善产业工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个在同一行业干过几十年的技术工人远远比一个经常换工种的技术工人经验更丰富、技术更熟练,这是一个常识。要保证工人的工资、福利,长期使用,不要随意辞退、更换。

        在职业院校毕业学生的培训上,要扭转观念、加大招生数量、强化师资力量。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识存在一些问题,普遍认为比高等教育要低人一等,导致家庭不愿送、孩子不愿上、企业不愿要的“三难”境地。

        截至2015年底,全国在校的初、高中学生高达8000万。其中高中人数近3000万,而大学扩招后,每年进入大专及本科院校就读的学生大概为800万,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能接受高等教育,仅仅是在完成规定教育之后即进入社会就业体系,从这个角度说,他们还不具备谋生的一技之长。可以这么说,从学校进入社会,这是个非常突然的转变,而这个转变中间,缺乏必要的缓冲,即技能培训。因此,大力增加中专技校的数量、增强中专技校的办学力量、扩大中专技校的招生比例,最终将此纳入如同义务教育并轨的教育体系,是解决批量培育产业工人的一条捷径。

        (作者系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巡视员、全国人大代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