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25日 星期一

    《老炮儿》:当影像照进现实

    作者:萧玥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25日 14版)
    电影《老炮儿》剧照。CFP

        北京胡同里的老土著六爷因为儿子得罪了外省的贪官之子,集结了曾经过命的发小,想要按照当年叱咤江湖时的“规矩”解救儿子。然而,六爷的时代早已过去,如今的社会早已不是往昔那个胡同里的世界,但六爷仍笨拙而执着地要寻回尊严,维护他心中的道义。

     

        胡同与豪门、父辈与新人……这部电影让人想起太多: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这些具有浓郁北京味儿的影像,北京的胡同街巷裹挟着一代代人的青春记忆;想起《教父》《新警察故事》这些“弑父”题材的影像,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把旧的伦理价值倾轧殆尽,父辈的价值观与权威都受到新一代的挑战,但他们即使谢幕乐响,亦荡气回肠。

     

        不仅如此。作为一部极具现实主义锋芒的电影,《老炮儿》承载了更多的时代使命:寻求社会发展的“变”与“不变”,为转型时期的北京乃至中国塑像。正是这样直面现实的锐利和高阔的视角,使《老炮儿》在流行“小时代”叙事的国产电影中脱颖而出。

     

        影片中,浓浓铺陈着老北京的密集意向。胡同儿的一房一瓦、一草一鸟都真实细致,对话极具地域特色,人物形象鲜明。与此同时,又处处埋伏着隐喻。六爷和他的过命发小闷三儿、灯罩代表着父辈,晓波、小飞这些年轻人代表着新一代。晓波和六爷之间的隔阂,是子辈对父辈的叛逆和挑战;而晓波和小飞之间,则是巨大的身份差异带来的鸿沟。然而,这些年轻人的世界打破了胡同里稳定的原始江湖与游戏规则。“法拉利”“飙车”等充满时代隐喻特征的新闻,在这里巧妙地成为故事的重要一环。不识豪车的六爷拿出两千元钱赔偿儿子划伤的法拉利,引来豪门公子的狂笑嘲讽,这一幕让人心酸不已。与影片细腻入微地描摹“胡同”里的人与物相比,对“豪门”的描摹是极为简洁的。除了小飞这一帮飙车的年轻人出现在前台,只有车行恐吓电话中阴沉的声音、阔气四合院主人神秘而匆忙吩咐下人的背影,构成了老百姓所不能窥探的那个黑洞世界的冰山一角,正如《大红灯笼高高挂》里从未露过正脸的“老爷”。

     

        六爷的规矩“茬架”,使得最后一幕六爷与小飞一方在颐和园后边白茫茫的野湖上对峙,这个夸张的情节在现实中当然不可能,但作为电影中极具视觉冲击力和隐喻色彩的一个设置,这是两个时代、两种身份的对峙。整个电影放在冬季的背景中,在一片萧瑟凋敝中,又有一种东西在燃烧,是六爷的凛然的尊严,是一个小人物愿用生命去维护的“仁义”。

     

        六爷为筹钱,一个个去拜访老朋友,这一幕最让人唏嘘。借着六爷的视角,观众也走遍北京城的角落,看到那些被轰轰烈烈时代列车抛下,伛偻窝囊、老无所依的人们。面对唯一的发达者洋火儿,过于敏感自尊的六爷又认为对方只谈钱伤害了兄弟的情分。但最终,当这些昔日的兄弟集聚在六爷身后,与代表权力与贪腐的一方对峙时,他们迸发出了内心最深处早就被现实压抑磨平的“血性”。

     

        电影做到了“无一字无来历”。每一个镜头,每一个闲笔都有寓意。在胡同儿、四合院、什刹海等标志外,是北京宽敞的环路、巨大的鸟巢、繁华的夜景。作为时代符号的都市打破了原有的胡同化江湖,老北京与新北京之间显出颇有意味的张力。其他细节例如城管和无照摊贩起冲突、无聊看客起哄让想轻生的人赶紧跳楼、老人摔倒无人敢扶,这些看似是从社会新闻中搬来的闲笔,却直接戳中社会与人性的痛点,发人深思。

     

        《老炮儿》的每一幕都有着丰富的延展性,有点让人想起余华的《兄弟》《第七天》:两者都是想对这个转型时代做总结发言、写隐喻寓言,但余华用文字依旧不能力透纸背之处,管虎用电影、用影像做到了。

     

        (萧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