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2日 星期二

    师生相对论

    理论社团:信仰的力量有多大

    作者:唐忠宝 许傲 康家宝 郑云峰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2日 14版)

        1920年3月31日,北大燕园的静谧一角。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引向深入,北京大学的一批学生精英,在李大钊指导下,发起并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有组织、有计划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学生社团。

     

        像一颗种子的破土。此后90多年间,以“思民族之存亡,想国家之安危,救人民于水火”为旨归,大学校园里对先进理论的追寻与探求从未停歇。“号角”理论学习小组、“旗帜”青年理论社……一个个响亮而又富有感召力的理论社团竞相涌现,一代代青年学子从中汲取着成长的养分。而伴随着时代更迭、青年变化,理论社团也在不断创新,他们开微信时政论坛、办网络在线辩论,为青年成长提供必不可少的思想武器。

     

        今天,谁在参加理论社团?他们从中收获了哪些滋养?本期,《师生相对论》和你一起聊聊高校学生理论社团,聊聊那些与青春信仰有关的事。

     

    1.理论社团和思政课结合的活动居然要抢票?

     

        高校理论性社团处境和思政课有许多共同之处,不少同学称思政课为“洗脑课”“补觉课”,说上课“费流量”。明明办的是主旋律和正能量的活动,明明讲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明明传递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何会陷入如此窘境?学生社团和思政课能否实现优势互补,携手走出困境呢?江南大学学生理论性社团策划、运营,思政课教师领衔主讲,辅导员群体参与的大型校园思政类脱口秀《宝哥说》证明,完全有可能。

     

        学生社团的小伙伴们,为《宝哥说》脱口秀制定了一条“奇葩”规定:以微信抢票的方式入场。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像是“作死”的规定,却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微博上的留言更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门票没抢到,肿么办?求安慰!”“《宝哥说》棒棒哒!满满正能量!”“大四考研狗,急需鸡血,求赠票!”等等。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思政类活动如此受追捧?社团活动定位准确,形式新颖,将“一板一眼的教育讲座”变为现场体验和参与感极强的思想party。话题从时事热点入手来谈起,比如“那年樱花败——无常的日本与纠结的我们”(结合抗战胜利70周年)“那年、那湖、那船——从1921年嘉兴南湖画舫说起”(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背影望乡——台湾之前世今生”(结合习马会)……

     

        在之前举办的一次社团活动中,我曾发给每位到场同学一本《共产党宣言》,并请同学朗读其中的经典段落。有同学说,这是他读过的最好的政论性文章,没有之一,只可惜之前没读过。我这么做,是要告诉大家,不是马列出了问题,而是我们自身出了问题。在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宣言》是大学生的必读经典,而在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我们竟表现出如此的轻视与无知。我告诫同学们:我们可以无知,但决不能对“无知”无知;如果你对马列的了解,仅限于网络段子的层面,那么你最好选择闭嘴。因为这是对知识的敬畏,对神圣的敬畏。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有同学来我的教室蹭毛概课;有同学自发为我成立“后援会”,定期更新我的课表;我的微博粉丝量猛增……

     

        (唐忠宝 作者系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2.我和理论社团那些事儿 

     

        有人说,“90后”属于叛逆的一代,我们总想提出一些反对意见,有时这些意见可能是对的,但大多数时候只是我们撞南墙的前兆而已,但是我们依然在反驳着叛逆着。与其说这是没有信仰的表现,我更想说这是在追寻自己的信仰。

     

        来到大学以后,我发现身边的同学都在为了自己的想法而努力,虽然这些想法距离共产主义信仰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等宏伟目标比较遥远,但也真真实实地反映同学们对于实现自身价值的思考:小黑来自农村,考上南开是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赚钱让农村的父母过上好日子;小与从小酷爱编程,他认为编程的时候便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候;大边想要出国,因为他想看看国外的环境,到国外学学本领。当他们回问我的想法时,我却迷茫了,我说不出来一个明确的想法,我只知道当我读到《悟空传》中玄奘所讲:“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之时,内心有着难以名状的激动,朦胧却难以表述。于是,带着朦胧的想法,我开始追寻自己的信仰。

     

        在南开园,师长引导萌生了我对理论的兴趣。同时,我也结交了许多同龄的朋友,在这个圈子里,没有赚钱、出路的话题,有的是“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愿景以及“中国当代发展”相关问题的评析。在这个圈子里,我们谁都想说服对方,想让对方赞同自己的想法,于是我们开始拼命地阅读理论文章,想拿起“理论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想法。这算是我所参加的第一个却又没有社团名称的理论社团,许多理论知识都是在那时积累起来的。

     

        后来,我们有了自己的舞台来展现自己,慢慢地,开始向身边的人阐述所学的理论,并且有了想走出象牙塔,团结更多人的想法。于是,我们开始积极参加学校所举办的理论活动,参加学生课外理论立项活动,计划成立长征精神研究会以及参与十八大精神研究会的组建等。有些同学更加关注工人发展问题,组建了研究工人发展的爱劳动社团,有些同学则更关心理论热点问题。

     

        一路走来,经常有人问我,“你并不是学马克思专业的,为什么对理论社团这么感兴趣呢?”甚至有人认为我有点不务正业。其实,兴趣有时就是那么简单,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工具,它是行动的指南。

     

        (许傲 作者系南开青年理论研修中心-网络文明促进会会长)

     

    3.擦肩而过的遗憾

     

        在一次聚会上,随口问起一位同学的社团经历。当听说他加入的是马列学习社团的时候,心中蓦然感到别样的复杂:既为他能在如今喧嚣浮躁的社团氛围中选择这样冷门的社团感到惊异,又对这样的理论社团是如何开展活动感到疑惑。理论社团,在我脑海中的概念是属于比较枯燥缺乏趣味的。他随即就向我介绍说,平常的社团例会上大家都是以读书讨论会为主要形式,交流自己最近对理论学习的体会和想法。在学期中会搞一次演讲比赛作为社团的招牌活动。他笑称,自己在社团活动中达到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选择社团的我,居然没有注意到学校是否有此类理论社团的存在。平心而论,我对理论学习并不排斥,甚至是有些向往的。但是当时刚踏入校门的我,究竟是选择声势浩大,规格正统的学生会,专业对路,活动丰富的记者团,还是去选择单调冷僻的理论社团,结果应该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对高中时期不停地做政治试卷的大一新生来说,此刻都是对娱乐和轻松充满无限向往。

     

        我有时也会幻想如果当时加入理论社团的情景,在读书会上与同学进行思想的交流碰撞,在演讲赛上慷慨激昂的陈说自己的想法观点。可惜当时对理论社团的印象局限于单一说教式的画面,现在想想也挺遗憾。

     

        (康家宝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

     

    4.我眼中的TMS

     

        在本科期间,我就是班级党课学习小组的一员,当时并不了解由数百个党课学习小组、几十个院系分会、加上总会组成的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协会(简称TMS)是清华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学生社团。如今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负责指导TMS的工作,有机会在不同场合与协会骨干交流,有了更加生动的认识。唯真读书社、求索论坛,理论1+1……每天9点之后,一个个“理论”的身影活动在学生宿舍、学生服务中心的教室,TMS的办公室……

     

        TMS的骨干将扩大协会影响力、辐射更广泛的同学视为己任。在筹备一年一度的全校性的理论知识竞赛“求索杯”过程中,从初期赛事方案,到理论试题的内容、形式设计,无不体现出“95后”的新颖思路和“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的地气儿。

     

        TMS作为理论社团,并没有将活动局限在理论学习。材料学院的大三同学周祎,就已经参加了协会组织的赴安徽凤阳“新三农”调研、赴天津的“新工人”调研,还利用寒假回家乡重庆调研农民工“棒棒军”的状况。2016年寒假,她还将带队赴东北,调研东北国有企业发展现状。走出校园,让这些同学在真实的社会中砥砺信念,也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成熟与改变。

     

        (郑云峰 作者系清华大学学生部教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