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黑影照片是在我刚来到加拿大留学时的第一节摄影专业课上。最开始,我是比较排斥进暗室制作黑影照片的,甚至会觉得花那么多学费修这门课很是浪费,因为真的不觉得把物体的影子印在一张相纸上有什么有趣的。2015年,我去德国交换学习,参观了现代主义设计的起源地——魏玛包豪斯学校。包豪斯主义推崇的自然与客观的法则,令我非常向往。当了解到黑影照片起源于这里的时候,我逐渐对它感兴趣起来。简单来讲,黑影照片是一种不需要相机的摄影,是以相纸为画板,光为画笔,通过对身边的普通小物体的影印去表现出一种抽象情感的艺术。黑影照片大概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美国艺术家曼·雷是一位超现实主义派的摄影艺术家,对黑影照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对其作品的欣赏与学习之中,大大提升了我对黑影照片的兴趣。
这组照片是我学生时代最后一年的摄影作品。这五张照片从模糊到清晰,表现了当留学生踏上异国他乡土地的时候,一切事物都像一团迷雾,经过不断适应才可以更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更好地融入当地环境,从而才使自己的留学生涯变得更加清晰。
黑影照片的制作过程很有趣,但能得到一张清晰成功的照片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黑影照片不需要底片,只需要相纸和有不同透光度的小物体用来成像。相纸本身是感光的,一旦曝光就会变黑,而被物体遮住的地方则不会变黑。曝光的时间不一样,变黑的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在正式开始制作之前要测试曝光的时间,以得到想要的对比效果。
在黑影照片之中,重要的在于怎样通过对身边最普通物体的投影,制作出更有趣或有意义的图案。因此,选择材料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材料的遮光度与它能影印出的形状。我的这一系列照片看起来有的模糊有的清晰,但材料很简单,不过是几条不同形状宽度的丝带。这些丝带就是我在加拿大的“一元店”淘来的,材料成本不过几加币而已。以第一张照片为例,我选择的物体是具有一定透光度的纱质白色丝带。为了印出白色雾状的形状,同时不留下丝带的纹路,打光时间的控制要很严格。在打光的过程中,需要轻微地移动丝带以模糊丝带本身网格的纹路。因为这张照片是想表现一团迷雾在黑夜中若隐若现的感觉,所以黑白色的对比不可以很明显。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进行了几十次尝试,才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最后两张照片则是比较清晰的投影,线条清晰,黑白分明,制作过程相对于第一张来讲也容易一些。我选择的制作材料是透光度比较弱的细丝带,表现的是当留学生逐渐适应了学习生活,身边的一切变得更加熟悉与清晰,黑白色的对比度从而也更明显更强烈一些。
仅仅用黑白两个颜色和抽象的内容来表现自己的主题其实并不容易,可我却对黑白照片情有独钟。没有了颜色的纷扰,单纯的黑白色使得叙述者想要表达的情绪更简单明了。我非常喜欢“少即是多”的理论,看多了色彩,用多了技巧,尝试回归自然的感觉令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