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1日—22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江苏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苏州大学东吴智库联合承办,交汇点新智库协办的江苏省社科界第九届学术大会·学术聚焦专场暨“江苏新型智库发展高层论坛”在苏州召开。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以及江苏省内高校、党校、科研机构等专家代表汇聚一堂,共论“江苏新型智库建设与软实力”。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党组成员、副主席徐之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主任尚庆飞,苏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卓君等出席会议。发言要点如下:
刘德海(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江苏省新型智库建设必须着力增强五大能力。第一,增强体制机制创新、协同发展的能力。要积极打造一批重点高端智库,启动一批重点培育智库,做实做强一批决策咨询基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第二,增强引领时代、供给思想的能力。要提炼好、总结好江苏发展的新理念新经验新规律,将江苏“两个率先”的实践转化为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第三,增强服务决策、支撑发展的能力。强化问题意识、确立精品战略、增强政智互动。第四,增强汇集民智、引导舆论的能力。要发挥阐释党的理论、解读公共政策、研判社会舆情、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积极作用。第五,增强国际交流、走向世界的能力。要增强国际意识、树立国际视野,充分发挥智库第二轨道外交的作用。
李志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管理世界杂志社总编辑):
就智库在政策评估中的作用而言,智库一方面可以对党委和政府拟出台的改革方案等进行事前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对已经出台的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相比政策研究而言,政策评估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要提出扎实、过硬、充分的依据。此外,在推动政策评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面,需要操作的规程和手册,对于人员的素质有更高要求。政策评估的基本态度应该是善意地发现问题、积极地提出建议和以事实说话。评估方法科学、数据可靠,才能得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结论。
权衡(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要实时把握全球智库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明确分工、分类发展,提升智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质量、影响力及其客观性的平衡;促进智库功能转型和创新发展;拓宽转化渠道,提升成果向决策咨询转化的效率;充分借助新媒体、新科技、社交网络的影响,扩大智库影响力;营造环境,改革体制,包括科研组织体制的改革、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的改革、专业人才的培养、职称评价的改革、奖励激励的改革以及国际合作等,从而健全智库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
闵学勤(南京大学教授、紫金传媒智库秘书长):
解读2015年智库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可总结出6个关键词。
发声。这跟治理本身的多元参与、深度参与理念相契合。
公开。智库必须公开发声,这一特性与社会治理的透明性相一致。
担当。与社会治理的责任理念相一致,智库的身份之一就是社会责任的担当者。
响应。智库对国家治理的积极响应将对社会良性运行起到关键作用。
独立。独立发声,提出科学的决策建言,对于未来社会治理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高效。智库中每一位研究者的高效工作,都源于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
周应恒(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高校智库要如何达到“标准”?研发团队方面,高校智库研发团队成员要从书斋中走出来,结合现实和政策来探讨问题。数据支撑方面,要着力改变数据库公开内容少、更新不及时、覆盖不全面等弊端。高校智库的出发点是满足社会和政府需求,必须坚持长远战略和当前政策相结合,坚持学术研究和人类社会规律探索相结合。在管理方面既需要相对独立,又要依托学校的相关优势资源,构建精干、专兼职相结合的队伍;必须客观评价智库成果,实行激励机制。同时,高校智库研究不能“一窝蜂”,要有学术独立精神。
仲伟俊(东南大学管理与科学工程专业教授):
高校智库应该注重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而理论创新是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基础。创新概念的构建,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决策咨询作用,另一方面可助推形成新的学术问题和研究领域。高校智库在理论研究方面积累深厚,应当充分发挥此优势,将研究和解决战略性中长期问题作为主攻方向。
田晓明(苏州大学副校长、东吴智库总执事):
我对大学智库建设提出四点建议:
尊重中国国情。借鉴外国高校智库建设成功经验的同时,绝不能脱离中国现行政治体制和具体国情。
促进思想解放。中国改革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来源于缺少能够真正解释中国发展、有效改造中国现实的思想。
弘扬学术自由。高校智库应该保持独立性,发挥学术研究应有的创造力。
创新办学理念。应尊重学术规律,在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资源配置、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必要而充分的物质支持和政策扶持。
(杨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