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后,社会各界对此作出积极反应。原有的智库机构努力转型,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原来不具备智库功能的研究机构或具有普通咨询功能的机构努力挖掘、开发自身智库潜质;智库研究者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定义、特征和建设方略;新闻媒体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行广泛宣传。纵览全局,其中却乏有学术出版机构的身影和声音,也鲜见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加入学术出版机构元素的想法和见解。这与发达国家智库建设和发展状况形成明显反差。
实际上,学术出版机构参与智库运行与发展已有国际先例和国内经验。世界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拥有自己的出版机构,是布鲁金斯学会推广本机构智库产品的渠道、影响社会的窗口和与外部交流的平台。世界很多知名智库,或自办出版业务,或与某知名出版机构长期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彭博和路透这两家最大的专业数据服务公司和传媒集团,不仅为全球各类专业智库提供数据服务,其自身还是知名智库。国内智库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也都拥有自己的出版社、期刊社,对其研究成果的积累和影响力、公信力的提升作出了较大贡献。为此,要充分发挥学术出版机构的功能,打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新局面。
学术出版机构在智库建设中可发挥五大功能
功能一——促进智库人才的培养与积累
学术出版机构通过专业编辑聚集了许多知识体系完备的学者。这些学者在其研究领域会形成一套独特的知识体系,往往会通过学术出版机构出版专著来系统展示和保存。虽然智库成果的基础是学术研究,智库专家首先是学者,这就需要某种触发和转化机制。在这方面,学术出版机构具备促进智库人才培养和积累的能力。
功能二——促进智库产品的转化与定价
智库成果的供需在开放式的环境下展开,可以使智库通过现状调查设置合乎需求的议题,并通过充分的分析论证,形成可用于政策建议、决策评估、政策解读的咨询报告、政策方案、规划设计、调研报告、数据分析等研究成果。同时,政府可以获得更为全面、更具竞争力的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智库研究多为任务型或订单型,智库的研究工作多为后发式,缺乏前端的主动调研和政策需求预判,难以完成更为丰富的问题发现与应对措施成果。究其原因,我国尚未形成思想市场和政策市场,智库成果并未真正被认定为产品,供需之间尚未形成一套完备的交易规则和定价机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将“皮书”打造为智库产品,通过市场推广这些产品,在智库成果的产品化和定价机制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
功能三——搭建智库交流平台
智库进行前瞻性的议题设置、科学全面的议题论证、及时高效的政策设计、准确的政策评估和具有高水平传播效力的政策解读,离不开与决策者、其他智库、社会公众的思想与信息交流。同时,智库成果的完成是多学科、多领域综合运用的结果,需要智库调动各方面力量,与其他机构展开合作来补齐短板。
学术出版机构是连接学者和其成果需求者的中间环节,在智库产品创作和生产过程中将从市场获取的智库产品需求信息传递给智库,加强供需沟通;为智库推荐可合作的相关智库或智库专家,加强智库研究协同;将自己加工整理的专业性数据信息提供给智库,提升智库产品创作效率;向社会传播智库产品,实现智库价值,并采集反馈信息,服务于智库的新一轮研究。这一中间角色使学术出版机构具备搭建智库交流平台的资源和能力。
功能四——公允评价智库产品
为了打造和维系本机构的品牌影响,学术出版机构会形成筛选淘汰机制,评价学术成果。评价机制越严格,评价结果越公允,越有助于其品牌价值的提升。例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评价和评奖开创了应用性研究成果的标准与规范,因其客观公正而提升了皮书的内容质量和皮书的品牌价值。对于以出版形式存在的智库产品而言,学术出版机构将成为严格的评价者和把关者。
功能五——促进智库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智库提升国际影响力,除了通过参与国际活动和对外宣传等途径获得国际知名度外,还要让世界认识其产品和内涵。有国际推广能力的学术出版机构能够引导、帮助智库成就高水平的智库产品,其国际合作伙伴往往也是学术出版机构,借助其专业的传播渠道和平台,更有助于提升中国智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支持学术出版机构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者
从国内外智库发展的情况看,学术出版机构的五大功能对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大有裨益,应该为学术出版机构创造一定条件、给予一定支持,使其在助力智库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首先,应将学术出版机构纳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总体框架,认定其在智库产品生产、评价、传播,智库专家培养,智库影响力提升,智库国际合作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其功能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构建学术出版机构与其他智库建设主体的联动协同机制。
其次,支持学术出版机构整合智库产品资源,培养编辑和内容策划人才,出版智库产品,进行智库产品数字化,搭建海内外传播推广平台。将学术出版机构出版的智库产品纳入各种国家级和省部级评奖、评价活动,给予这种智库产品社会普遍认可的身份。
再次,支持学术出版机构参与中国智库评价考核工作,为其获取评价资料和智库基础信息提供便利,认可其作为第三方评价的公允性,采纳其科学的评价结果。
最后,支持学术出版机构参与国际话语体系构建和公共外交建设,给予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出版活动更多支持,鼓励其与国外知名智库深度合作,建立特殊的公共外交渠道,如搭建国际智库产品交流平台,以智库外交促进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我国提升公共外交水平。
总之,学术出版机构不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围观者,而应成为参与者和建设者。要充分发挥学术出版机构特有的五大功能,打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新局面。
(作者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