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国家高端智库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了高端智库建设目标——到2020年,重点建设50-100个“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水平智库,形成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新型智库体系。在国家有关政策指导和大力推动下,我国高端智库建设驶入快车道。
高扬风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亟须国家高端智库积极参与
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是推动与完善我国决策咨询体制的重大战略部署与改革举措。
首先,全球视野下,中国的发展正在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迫切需要一批具有本土情怀的高端智库在纷繁杂乱的国际事务中讲好中国故事、表明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为了主动应对全球政治经济新变化,我国采取了“一带一路”“亚投行”“自贸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和平崛起和大国博弈中,积极发挥智库的“二轨外交”作用。提升国际话语权,主张国家利益,中国智库责无旁贷。
其次,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亟须通过供给侧管理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释放体制活力。应当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中国智库提供了土壤与养分,培育一支具有国家视野、创新思维与本土化的智库队伍,正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应有之义。
最后,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方案是针对当前我国智库发展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及其深层次原因而提出来的。比如,我国智库在提供创造性、前瞻性政策方案方面能力有限;解决现实问题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专业性还不强;缺乏可持续的投入保障机制和有效的研究成果评价机制。
千帆竞发:在包容性发展中发挥“国家智囊”作用
打造一批高端智库试点,有助于提升我国智库参与公共政策的质量与水平。紧密围绕“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的决策需求,通过“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更好地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创新。
树立一批高端智库示范,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建设。以奖优惩劣之良序,改变目前智库建设一哄而上无序竞争的乱象,改善智库的生存与竞争环境,为最终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指引方向。
形成一批高端智库标杆,有助于积极发挥中国智库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倡导具有国际视野的智库,代表中国利益,参与国际合作,融入全球智库网络并成为其中重要节点,特别是在全球治理等重大问题上,立足中国国情,遵循世界规则,在包容性发展中发挥“国家智囊”的建设性作用。
破浪前行:在“科学资政”中坚守高端智库品格
面向未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将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重点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以及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为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和平崛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竞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要用“人格、国格”来塑造智库的“库格”。智库建设必须以智库文化为灵魂,始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公共利益出发,恪守智库的价值追求,用理性、专业和担当的精神来塑造智库的“库格”,确立智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要防止成为“纸库”“金库”,而要做真正的“智库”。智库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的职责,为政府提供专业客观的政策建议。要防止纯学术化和商业化两种倾向,既不能脱离国情和改革实践,完全依赖逻辑思辨,照搬国外经验和学理,把构建理论模型、形成论文专著作为唯一价值目标;也不能为功利所左右,趋炎附势,成为个别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要让政府“信得过、用得上”,更要“想得起”“离不开”。智库建设要坚持以“科学资政”服务科学执政。要以理论创新为基础,以改革发展实践的重大现实课题为着眼点和着力点,主动开展战略谋划和综合研判,为政府提供及时而又管用的政策建议,积极推动决策咨询成果向公共政策转化。智库要通过理性、客观的品格和专业化、高质量的产品,成为政府离不开的助手和推手。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智库研究中心名誉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