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村距离安庆市区25公里,是黄梅戏艺术大师严凤英的家乡,全村有1018户,总人口4200人。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首批省级农民文化乐园试点建设机遇,打造更接地气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了“建成一个乐园、传承一方文化、幸福一批群众”。
整合资源,坚持标准,把农民文化乐园“建起来”。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我们一方面整合了省、市、区、镇各级关于美好乡村、文化、体育、旅游等各类项目资金200多万元,另一方面对中心村已有、在建、将建的村文化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以及留守儿童活动室、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进行整合提升。在此基础上,利用村部、闲置校舍等场地进行改扩建,建成农民文化乐园,并于2014年7月投入使用。文化乐园突出“为民、利民、便民”的理念,其中,包括一个25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礼堂、道德讲堂等“两堂”,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三室”,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等“四个展示墙”。同时,还配套建设了音乐房、健身房、老年活动室、家庭生活指导室等场所,埋设了环村地下音响。
协调联动,建章立制,把农民文化乐园“管理好”。农民文化乐园不仅要建得好,还要有实效,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确保“有制度管事”。建立健全了运行管理、免费开放、图书阅览等管理制度并上墙公开。二是确保“有钱办事”。区、镇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保障农民文化乐园正常运行。同时,鼓励在外地发展的老乡开展捐赠,支持文化乐园建设。三是确保“有人员干事”。建立由村民代表和老干部、老教师、乡土文化能人组成的理事会,全程参与文化乐园规划、建设和管理。明确一名村小学退休教师和一名村里文化能人负责文化乐园日常管理工作。
突出惠民,服务群众,让农民文化乐园“用得上”。自建成开园以来,每到傍晚,村民就会聚集到农民文化乐园,参加跳广场舞、唱黄梅戏、娱乐健身等活动,载歌载舞、有说有笑,场景十分热闹。我们还定期组织开展篮球比赛、广场舞比赛等文体活动。省里组织的“送戏进万村”活动也走进了文化乐园,村民们在家门口欣赏到了省黄梅戏剧院、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带来的精品大戏。村里80多岁的王奶奶看了省市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后高兴地说:“农民文化乐园真好,我好像看到当年的严凤英又回来了。”现在,文化乐园每天都免费对村民开放,方便大家读书看报、上网冲浪、学习培训,已成为村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加油站”。
优化服务,拓展延伸,让农民文化乐园“转长久”。在建设文化乐园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擦亮“严凤英家乡”这块金字招牌,让黄梅戏艺术更好地走进基层、走进生活、惠及百姓。一是推动黄梅戏艺术“唱起来”。村民们自发成立的“凤英剧社”,把排练场地搬进文化乐园,演老戏、创新剧,义务为大家提供各种艺术辅导,传承发展黄梅戏艺术。二是推动黄梅戏艺术“沉下去”。以文化乐园为基地,创办“严凤英故里黄梅戏艺术辅导站”,为村小学黄梅戏表演兴趣班进行义务辅导,推动黄梅戏艺术进学校、进课堂,实现了黄梅戏艺术的薪火相传。三是推动黄梅戏艺术“走天下”。近年来,“凤英剧社”不断收到各地邀请,足迹遍及全国十几个省份,每年演出300多场,观众多达14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