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忠孝难两全’,从穿上军装起,我不仅仅是你们的儿子,更是共和国的军人。”这是新疆公安边防总队塔城边防支队吉也克边防派出所警官魏伟日前写给家人信中的一段话。这封“战地家书”是新疆边防总队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一个缩影。
今年3月以来,新疆边防总队组织官兵开展了“战地家书”寄亲人活动。通过写家书活动,有效缓解了官兵的思乡情绪,实现了部队与家庭之间的互动交流,得到了广大官兵和家属的好评。
警地飞鸿传书——回归优良传统
驻守祖国西北边陲,管辖着20.8万平方公里边境地区的新疆公安边防总队广大官兵,不仅要面对严峻的反恐维稳任务考验,而且驻地大多偏僻、自然环境条件艰苦,官兵还要承受两地分居、以所为家等巨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新疆公安边防总队引导广大官兵在战备执勤之余,与家人进行心灵对话和真情沟通,“战地家书”寄相思活动在该总队如火如荼地展开。有的官兵在书信中介绍了警营生活、训练工作的情况;有的体悟了战备执勤的责任与荣耀,反映了在部队里的成长进步;有的表达了官兵对军旅生涯的所思所想和所感。
“你要更加努力向革命老前辈看齐,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踏实工作,老实做人!”12月5日,收到在新疆边防总队和田边防支队服役的儿子刘福杰的来信后,河南省鹿邑县高集乡的村民刘永良回信时向儿子提出了殷切期望。
牵系两地情缘——记录点滴成长
“作为一名军人,就意味着要牺牲和奉献,就意味着为打仗而时刻准备着,军人就应该上战场。”驻守新疆南疆边防部队的军医刘少培在给妻子杨萍的信中如此写道。“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家里的一切!”杨萍在回信中写道。今年39岁的刘少培是边防大队的一名军医,由于近年来长期战备执勤,他与家人长期聚少离多。“写家信,更能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感恩,我坚持了很久,目前也在教育孩子养成写家书的习惯。”刘少培说。
家书不仅有给妻子的信,还有给父母的信。“来到叶城边防大队机动中队这个光荣的集体,我感觉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尽管这里条件艰苦,但是我认为可以磨炼我的意志,请妈妈放心,我一定干出成绩!”喀什边防支队叶城县边防大队机动中队上等兵吕宏涛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
每一封家书,都包含着一份对家的想念;每一封家书,都包含着一份对亲人的思念;每一封家书,都包含着自己在部队的经历与成长。据新疆边防总队政治部主任温乐晨介绍,通过组织官兵开展“战地家书”活动,为警营文化注入了亲情元素,更加坚定了官兵扎根新疆、献身边防、忠诚履职的使命担当。
承载殷殷重托——升华报国豪情
通过给家人写薄薄的家书,捎去的不仅仅是对亲人的一声问候,更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
“平时我们习惯了过快的生活节奏。如果尝试一下铺开纸,拿起笔,静静伏案写家书,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对手足的牵挂之意,在文字的缓慢流淌中一定体会得更深刻、更绵长。”阿勒泰边防支队战士张腾飞说。
“此次总队组织的‘战地家书’活动不仅拉近了官兵与家人的距离,增进了家人对部队的了解,让亲人们对边防部队的生活环境、工作情况多了一份了解、一份激励,少了一份担忧和牵挂,更激发了官兵践行使命的责任感!”阿克苏边防支队政治处主任唐彦龙这样认为。 (本报记者 王 瑟 本报通讯员 李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