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的出版前后历经5年,自2010年10月立项,到今年6月全部问世,是与这套书有关的各方面精诚团结、合作共识、共同努力的结果。我认为这套书有几个突出的方面:
一
这是比较全面、系统反映中国近代思想的鸿篇巨作。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家的思想资料,学术界与出版界已编辑出版过不少同类读物,“文库”出版后之所以好评如潮,就在于规模宏大,入选思想家共一百多位,既有代表性,又较完整、全面、系统。并且不同于一般的简单的资料汇编,这套书还具有学术研究和文献汇编的双重特性。
关于这套书的学术研究性,从体例就可见一斑。“文库”全书设有“总序”,高屋建瓴,每卷又有“导言”,卷后附有“年谱简编”。每一篇导言论述了卷主的生平经历、学术成就、思想主张、代表作的内容、师友交往、著作版本流传等问题,我读后很有启发,也十分佩服。例如《胡适卷》的导言,就讨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关于文献汇编性,很多思想家流传于世几千万字,有精力读的人少之又少,而文库选录他们的代表性论著,这样既有益于学者研究,也有助于一般读者阅读。这每一卷详细的导言,所做的评价都平实、客观,与“文库”“有容乃大”的气质是一脉相承的。
二
这套书的编纂主旨做到了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人们熟知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办学理念。他曾反复强调,要办好大学和发展学术思想,就必须“囊括大典,网罗百家”,“对于学者说,仿世界各大学之通例,遵循思想自由之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学术思想发展的规矩也必须是这样。
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演变的特点,就是社会激烈动荡,思想瞬息万变。即使同一个人,可能今天保守,明天转而激进,可能前期主张变法革新,后来又主张立宪保皇。如果只体现其一面,或者看到他的某种言论不恰当,就删除去掉,就不能全面反映。必须各种思想、各种派别、各种主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都整理、吸收,而“文库”做到了这一点。它既吸收了大家众所周知的一些有定论的反映时代主流的思想家,也反映了各个学派,从时间纵向,到学派、政治立场、宗教信仰等横向,都有全面体现。
比如,对国民党早期的几位核心领导成员,重要理论家吴稚晖、戴季陶等,不仅列入“文库”且给予应有的历史定位与评价。像戴季陶,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关键性人物,他既受孙中山影响,也影响孙中山。但由于戴季陶反共的政治立场,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几乎没有对戴季陶的研究,直到改革开放后,情况才稍有改变。像这样的思想家、理论家,“文库”的编者、整理者虽未见得同意他的观点,但由于他们出版的论著,曾发生过作用和影响,故予录入,供学者在研究中分析参考。
还比如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思潮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因镇压农民起义等原因,被简单地扣上“刽子手”“卖国贼”的帽子受到否定。但是他们的思想很复杂,不是这么简单,有另外的一面,对于这些有争议的政治思想人物,我们应该冲破过去机械的以政治立场划线的束缚,通过具体分析给予其应有的历史肯定。还有一些曾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曾经风云一时,发生过重要影响的有些思想家,或因后期淡出学术思想界、或因其思想价值未被认知、或因政治立场及意识形态原因而被打入“另册”等原因,其人其事长期被淹没。这些思想家及其著述也被发掘并且收录进“文库”。如经元善、张慰慈、卢作孚,都是这样的人,他们被选进这套书,也可以印证“文库”对思想人物的收录与评价,确有“有容乃大”的恢宏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