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榜书热评

    历史镜像与文化记忆

    ——评章剑华的“故宫三部曲”

    作者:王干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4日 11版)
    “故宫三部曲”:《变局》《承载》《守望》章剑华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章剑华历经八年,完成了“故宫三部曲”这样一部重要的纪实作品。“故宫三部曲”是首部文学版的“故宫通史”,分为《变局》《承载》《守望》。在这之前,有关故宫的历史,虽然有许多当事人在几十年中写了一些回忆录和文章,但几乎都是零星的、片断式的追忆,缺乏全面的、详尽的记述。长篇纪实文学“故宫三部曲”首次全景式地呈现了故宫的前世与今生。《变局》以辛亥革命为起点,记载了北京紫禁城由皇宫变为故宫的全过程;《承载》讲述“国宝南迁”这段鲜为人知的悲壮历史;《守望》首次交错式地再现了两岸分离以后形成“一宫两院”的人物与文物的悲欢离合。

        故宫是有特色、有文化含量的地方。这部“三部曲”解开历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宫故事,是学习近代历史,了解两岸文化的实录。两岸文脉相同相通,正像三部曲中《守望》的书名,历史文化在共同守望中传承,对两岸文化交流、传统文化传承具有现实意义。这部书细述了国脉、民脉与文脉近百年的变迁。

        故宫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承载。辛亥革命后,皇家紫禁城成为百姓可以参观的博物院,故宫是近代中国史的历史镜像。这90年的历史,是有生命,有温度和正在创造历史的历史。

        我作为《承载》的责任编辑,知道《承载》出版以后受到的广泛好评,激励了作者撰写《承载》前传《变局》和《承载》后传《守望》。当然,这只是一个重要的外在刺激,真正的原因还在于作者内在的传承文化的使命感。记得德国画家安瑟基弗曾说“我不是要怀旧,我只是记得”。“记得”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太重要了,如果只是简单的记忆,记住的不过是材料,它因为无法拥有真实的、个人的深度而必定走向遗忘。而章剑华以纪实文学的方式,使故宫历史获得了再现和延续,丰富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

        故宫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见证,故宫文物是富有生命意蕴的,从文化整体的角度来看,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的博物馆,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遗产。然而故宫近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以文学形式的记录和传承,因为书写这段历史是颇具有挑战性的。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拥有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又谙熟中国的传统文化,且能通过众多鲜活的历史细节让动荡不安的历史变得跌宕而丰富。

        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三希堂的来历,那么作为三希之首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在故宫大变局中又经历着怎样的传奇?溥仪在当天被赶出皇宫时,在如此仓促慌乱的情景之下,他竟然悄悄将之卷入行李中,后被查出。再后来,张作霖向首任故宫院长易培基索要此帖,院长灵机一动,推说这件书法锁在保险柜里,而保险柜的三把钥匙分别由冯玉祥等三人持有,因此无法打开。没想到十几个小时后,张作霖就被炸死了,宝帖差点成了随葬品……类似的细节在“故宫三部曲”中比比皆是。比如散氏盘的再现、司母戊大方鼎的出土、夨氏盘的出世、二希的归来等等。所以,可以说阅读“故宫三部曲”,也是一场书画的启蒙之旅,作为书法家的章剑华不仅讲述了故宫中书画的传奇经历,还进行了精彩深入的解读。对读者来说,会有更多意外的收获。

        一个国家的文化记忆对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谁将会在这场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呢?知识分子应该是责无旁贷,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章剑华的“三部曲”让我耳目一新,展示出了记忆历史的新气象,不是对历史简单而随意的重建,而是通过大量第一手原始资料的收集,塑造了一批血肉丰满的知识分子形象。作者之所以能成功地塑造出这批知识分子,主要是较为准确地把握住了这代人与历史发生关联的方式,他们“小”的个人和“大”的历史是交融在一起,血肉相连的。他们个人的喜怒哀乐和命运多舛都是在历史的洪流中涌现的。往事并不如烟,每个中国人都应铭记这段历史,都有责任将之传承,为民族的文化建设和传承贡献独特的力量。

        (作者为《小说选刊》副主编、著名文艺评论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