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热点思考

    公共文化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

    作者:闫平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3日 07版)
    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在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方面,要“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依据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性、贴近性和寓教于乐等特征,大力开展城乡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塑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环境,引导人们自觉接受和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有普惠性特征的公共文化服务有助于筑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基础

     

        普惠性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特征。政府及相关社会组织依托有力的财政支撑,建立起受法律保护的、遍及城乡的文化服务系统,提供大量基础性文化产品和服务,传播国家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让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和“普遍受益”文化建设成果,这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以公正开放的姿态,使全体人民能够相对平等地获得优质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从中汲取知识、获得教益。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要特别注重保护未成年人、老年人、低收入者、残疾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使全体社会成员都有获得文化生活权利的机会,激发全体人民主动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具有普惠性特征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有效的平台和载体。公共文化服务要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服务导向,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以保障人民群众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的权益。把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既是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又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群众基础。通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精神追求的功能就会更为持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就能在更大的人群范围内得以体现。

     

        具有贴近性特征的公共文化服务有助于拓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路径

     

        公共文化服务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贴近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特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面向基层,重心下移。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及相关社会组织应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效能,拓宽公共文化服务渠道,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供及时快捷、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更多地惠及人民。针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的现状,公共文化服务应以基层乡镇文化建设和发展为重,健全城乡文化一体化机制,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城乡基层文化建设,要在尊重地方文化传统特色基础上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注重体现当代公共文化建设的时代感,增强人们参与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公共文化活动的主动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人们真切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身生活的密切关联,自愿自觉地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和领悟,从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和要求。现实生活中,纷繁丰富的公共文化活动最具生活意味,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使人们在休憩、娱乐、放松和审美的状态下,调整生活节奏、方式和心态,提升蓬勃向上的精神境界,从而自觉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具有寓教于乐特征的公共文化服务有助于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公共文化服务将文化的先进性、广泛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观念,增强人们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异彩纷呈的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公共文化形态,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的日常精神生活;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能为人们提供快捷、实用的文化资源;品种齐全、层次细化、特色鲜明的多样化优秀文化产品以及近距离、经常性、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措施,能够在满足人们消遣怡情等文化诉求的同时,帮助人们认清假恶丑,弘扬真善美。兼具教化和娱乐双重功能的公共文化活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独特效应。

     

        通过寓教于乐的公共文化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提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性与感染力。公共文化服务可用多种艺术手段生动诠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念,全面描绘“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愿景,引导人民奉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规范。公共文化团体和文化工作者应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为目标,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原则,努力创作出更多让人民满意的文化艺术产品。通过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活跃城乡文化生活,让全体人民共享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自觉认同、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单位:济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