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历史学的实践性与历史经验

    作者:《中国史研究》主编 彭卫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1日 14版)

        历史研究是否需要指向现实,历史知识是否要介入现实世界,历史学家是否要具有对现实关怀的精神,这些问题长期存在着不同意见。我个人认为,历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它始终处在变化的过程中,不同时代历史学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由现实所提交的,从而每一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历史学。离开了对现实深切和真挚的关怀,历史学将成为一潭死水。

        “求真”和“致用”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两大诉求,前者显示了历史学的科学性,后者则展现了历史学的实践性。“用”在何处?何以“致用”?这不仅显示出历史学家的现实担当,也体现了历史学自身的成熟度。在我看来,历史学的实践性最为重要的方面是通过对历史的认识,明了我们生存的文化根脉;明了我们漫长的发展路径;明了我们从哪里来,怎么来,向哪里去,如何去,从而向公众、社会和国家提供丰富的、有说服力的、有建设作用和启发意义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

        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如何成为可能?这种可能性主要来自历史学的学理特征。历史学是一门记忆的学科,它通过对以往历程的回顾、追忆和反思,使得过往的痕迹成为对当下和未来有益的精神产品。这种精神产品的不断积累,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历史经验”。对这种经验的凝练和升华,便产生出“历史智慧”。人类历史的每一个进步,人类文明的每一个发展,都建立在历史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 

        从方法论看,对“历史经验”的考察有三个值得重视的方面。

        首先,“求真”和“致用”的关系。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历史经验的获得是以“求真”为基础的,离开了历史的真实性,必然会导致对历史学社会功能的误用和滥用。以不真实的历史知识为现实服务,无论倡导者的本意如何,其结果都不仅损害了历史学的尊严,而且从根本上说也不能对现实产生积极作用。

        其次,历史工作者介入历史经验领域应当以其专业性的学术底蕴和学术视域作为基本框架,应当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深切理解历史经验自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努力把握“历史经验”蕴含的规律性的内容,应当是我们“致用”的方向。

        最后,人类历史是一条变动不居的长河,历史经验同样如此。一个时代所需要的“历史经验”来自这个时代的历史学家对现实的体验;“历史经验”的有效性具有特定的时代指向;“历史经验”的结论具有不确定性,但“历史经验”的意义则是永恒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