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新青年》杂志最早展开了关于个体与家庭之间的论争。独立自主的个体之于现代社会的奠基性意义在那时就已得到体认,但一百年过去了,个体观念至今仍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相反,这一观念内在可能包含的消极因素却在现实生活中造成了很大危害。家庭概念基本被否定,这直接导致了关于“家庭”伦理观念的理论阐述在现代中国的缺失。反思百年前个体与家庭之争,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既没有把个体概念作为目的真正树立起来,又将家庭概念中积极的、根本性的生存论内涵与外在衍生的各种机制相混淆,由此个体主义的消极层面难以在文化传统的资源中得到纠正。今天反思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传统关于家庭的论述是消解个体主义之弊的巨大思想资源。现代的中国依然需要思考个体主义和家庭主义这两大命题。
(作者:孙向晨,摘自《个体主义与家庭主义:新文化运动百年再反思》,复旦学报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