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科学习雕塑,却对绘画有着执着的偏爱。但是,在学院的系统中,我们常常将绘画和雕塑划分成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在我看来,恰恰是这样的界线,限制了艺术表达上的自由。我想模糊绘画和雕塑的界限,通过它们的结合,创造出一种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语言。
2013年到2015年之间,我创作了《画中人》和《远道而来》两组作品。它们是我尝试绘画和雕塑结合的成果。我希望绘画语言可以直接影响或者运用到雕塑中去。在《画中人》中,我想尝试用雕塑来表现绘画中的人物。首先,我着重考虑的是正面的轮廓。这个轮廓,是由人物在画面中的剪影来确定的。我刻意地压缩了雕塑的厚度。我认为,三维形体的扁平化,是加强雕塑的绘画性的有效方法。给作品上色的步骤也非常重要,就像是在一个凹凸不平的轮廓中填补颜色,用大的色块让所有的立体造型从轮廓中明确出来。通过色块之间一层层的叠加,来形成作品的空间感和节奏感。最后,这组作品带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画面里的人物来到了真实的空间中。它们像雕塑,却能看到明显的绘画痕迹,这也是我创作它们的主要目的。
《远道而来》系列与《画中人》系列的制作方法相似,结果却不相同。在这次创作中,我尝试了更大的体量和更加强烈的视觉表达方法。《远道而来》这组作品表现的是几个并不罕见的旅游场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聚集在游轮,或者火车上,他们花高额的费用,走马观花式地穿梭于名胜古迹之间,我从这些游客身上,深刻感受到都市生活的空虚与无奈。这组作品还是运用了扁平压缩的立体造型方法。在三维形体的基础上,运用色彩来塑造形体的空间和细节。在创作中我发现,通过颜色的明度和冷暖反差,可以加强雕塑的空间关系,颜料之间互相堆叠形成的体积,也可以制约形体的发展。颜料的可塑性超过了预期,使我的创作在表达方式上更加自由。雕塑和绘画的结合,能持续地激发我想象的空间,也能不断地给予我视觉上的冲击。这是一种生猛的力量表达,它还有许多未知的、可待挖掘的空间。
我希望能用单纯、直接的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我认为,这就是我追求艺术的本真。
(作者为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2014级研究生)
[荐语]
高扬在成熟的系统框架中,始终保持一种个体化的生存方式。他学雕塑,却对绘画有着执着的偏爱,几十本随手勾画的速写清晰地记录下他这些年所见所思的点点滴滴。经由学院系统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往往有着近似的优势和缺点,他们技术纯熟,但日渐熟练的技术却让他们失去单刀直入的勇气和魄力,作品精致工整却缺乏不可替代的感觉。还好,高扬的作品不是这样。他喜欢毫无忌惮地袒露出每一道工作的痕迹,作品生猛、鲜活、强烈、直接。当他需要时,他坦然地利用一切为他所掌握的技术、材料、语言,不分学科门类,平面立体,学院民间,他要的是最妥帖有效的表达。在这一点上,我非常肯定高扬走的道路,因为艺术家的终极境界就应该是跟随个人情感驰骋,随心所欲,“万物皆备于我”。
(指导老师:齐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