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艺坛杂议

    国产影视剧科幻阵地不能丢

    作者:鹿鼎公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12日 14版)

        今年8月,刘慈欣的《三体》摘得雨果奖,创造了中国科幻文学的纪录。时隔一个多月,又传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喜讯。这两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一个标志了我国科幻文学水平的提升,一个显示了我国科技取得的进步,其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历史上,文艺与科技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文艺作品里的奇思妙想,往往蕴含着具有前瞻性的科技想象。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文学和艺术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科幻电影的雏形,几乎是伴随着电影的诞生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高潮而产生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幻电影逐渐显赫起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下,1977年卢卡斯的《星球大战》惊艳登场,科幻片成为类型电影的重镇。在席卷全球的好莱坞大片中,科幻电影一直盘踞着重要的地位。且不说《侏罗纪公园》《阿凡达》《黑客帝国》系列等正宗科幻电影,就连《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变形金刚》《猩球崛起》等许多叫座的类型电影也都在某种程度上具备科幻元素。可以说,科幻不仅是一种电影类型,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电影手段。

        回顾我国科幻影视的发展历史,也曾有过《珊瑚岛上的死光》《超国界行动》《霹雳贝贝》《大气层消失》《疯狂的兔子》《快乐星球》等比较优秀的作品。但坦白地讲,科幻题材并非我们的强项。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的电影市场上,口碑和票房都比较好的电影往往是青春片、喜剧片、爱情片等中小成本的类型片。科幻电影可谓凤毛麟角,即便偶尔出现一部,票房和口碑也是差强人意。在电视剧领域,更是难觅科幻题材的踪影。

        放眼世界,科幻电影是影视创作的一个重镇,无论是在对市场和观众的争夺上,还是在对制作水准的考量上,或者是在思想艺术的追求上,科幻影视都是我们不应丢失的阵地。但毕竟国产科幻影视创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情节架构,还是科技包装,都和国外同类作品存在一定差距,究竟如何创作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

        在这种背景下,蛰伏了多年的国产科幻剧《我是机器人》(原名《一飞冲天》)播出,就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我是机器人》讲述了王宝强饰演的“最强扫把星”元宝被网络节目和疯狂科学家利用,从而“一飞冲天”的故事。它虽然涉及机器人,但不是冷冰冰的机械战警和时空穿越,也不像硬科幻那样注重机械和科学,而是一部温暖喜感的软科幻剧。

        有评论家认为,把《我是机器人》打造成喜剧外表下的软科幻剧,也是基于现有国产电视剧市场对科幻元素接受程度有限这一现状而采取的权宜之计。除了机器人这个元素,剧中没有太多超越现有科技发展水平的部分,重点还是讲人的故事。这部剧难能可贵的是,它把科幻作为创意方法和讲故事的手段,对传统类型进行了丰富。在剧情设置上有自己的特色,在情感上可以引发观众共鸣。

        王宝强饰演的机器人角色,没有忘记人性最本真的东西,他对信念的执着追求,对爱情的单纯守护都让人深思。《我是机器人》吹响了草根励志号角的同时,也揭露了真人秀节目的炒作真相,影射和讥讽了网络时代社会众生的假丑恶,同时洋溢着对人性真善美的赞美。“我是谁”是该剧探讨的核心问题,在一飞冲天的诱惑面前,很多人都曾经迷失,所以最重要的人生课题,就是怎么找回那个本来的自己。《我是机器人》想要表达的就是希望人们能够固守本心,以此来回击世俗的浮躁。正如该剧制作人嵇道青所说:“人可以复制,但人的情感是机器人没法复制的。爱情是美好的,当真爱被拿来利用,是非常可悲的事情。《我是机器人》虽然是一部科幻喜剧,但更希望通过这部剧让更多的人反思科技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在欢声笑语中体会真爱。”这道出了这部科幻作品的魅力。可以说,《我是机器人》为我国科幻影视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