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马上就要到了,在“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高压下,节前的高档月饼变得“烫手”、公款吃喝显得“扎眼”、电视荧屏上也没了奢华晚会的身影。在扫除节日奢靡之风的同时,我们更应思考,如何回归中秋这一传统节日的真谛。
节日是一个民族情感和文化的记忆,如果过节时体会不到它的文化内涵,那节日也就成了假日,就只剩休息了。或许由于迷失太久,很长一段时期里,中秋节变成了“送礼节”“购物节”“吃喝节”。当我们惊叹于月饼价格之高,当我们在酒店里觥筹交错的时候,已经忘记了中秋佳节的本质和目的,更难体味它的人文价值。
让传统节日回归传统,就要先了解它,知道它的来龙去脉。虽然我国古来就有“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的描述,吃月饼、赏月亮也一向被视为中秋的“必备节目”,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主题却是中秋最不可分割的意涵。无论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还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都体现出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春耕夏耘的艰辛后,一家人在中秋之夜围坐在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被认为是最温馨的时刻。那种浓浓的亲情,构成了我们社会凝聚力的基础,形成了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石。所以,回归中秋节的传统,就是要回归对世间和谐与家庭团圆永恒的企盼。
让传统节日回归传统,还要轻物化,去功利和浮躁。很多人无比怀念儿时的中秋节。那时,没有高价的月饼,没有丰盛的饭菜,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下,桌上摆着自制的月饼和自产的花生、红枣、石榴,一切都很简单,很清澈,但人的内心,却充盈着满足感和幸福感,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可当物质生活丰富起来后,大家拎着各种礼品互相拜访,比拼着花样层出的月饼的时候,再贵的月饼也吃不出曾经的那种味道了。这是因为当我们盯着商场里的月饼时,却忘记了头顶上的月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很多传统节日的形式可能也会改变,但不管形式怎么变,我们都不能忘记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今天过中秋节,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可能不能再坐在庭院中的石榴树下,可能不会再自制月饼,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尽享团聚的快乐,却是可以做到的,那样我们也就回归了佳节的本质和传统。因此,不管你平时多么忙,不管你应酬多么多,中秋节这一天,都尽量回家跟亲人团聚吧!陪年迈的父母说说话,给年幼的孩子讲个故事,帮辛劳的妻子做顿饭,这些比任何高级的中秋礼品都珍贵,也比任何过节方式都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