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5日 星期三

    文化自信的内在意蕴

    作者:易小明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5日 13版)

     

        文化自信有两重基本含义,一是基于主体的,指鼓励主体要相信自己、要有一种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二是基于文化自身基本内容的,既指因文化独特而自信,更指因文化强大而自信。

     

        基于主体的文化自信,就是指无论你自身的文化怎样,作为文化承载的主体,你都得首先自信,这是主体行为的一个必要的良好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对于主体的行为非常重要,只有具备这个心理基础,主体才可能积极能动地行为,才会认真反思自身文化之优长与不足,以积极地扬弃;才会开放地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以批判地吸纳,如此方能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

     

        显而易见,这样的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依托于主体自信的,因此,与其说它是一种文化自信还不如说它是一种主体自信——因文化自信是附生于主体自信的。虽然这样的文化自信并不基于文化自身,但我们仍然需要文化主体的这样一种积极状态。文化主体的自信其实首先是一种基本的积极生活态度。文化主体凭什么自信?就凭他是一个主体,是一个个体、是一个人、是一个生命。是生命就拥有潜能、是人就天然高贵、是个体就必然独特,这是主体不必依附任何外物而自信的绝对内在力量。你不必拥有万贯家财,不必拥有至尊地位,这些都只是附属之物。你只要是一个主体,只要拥有不断上进的灵魂,你就可能扩展无穷的发展空间,创造无数的人间奇迹,构筑辉煌的人类文化。如此,你有何理由不去自信?

     

     

        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有普遍性的东西,也有特殊性的东西,有的有比较标准,有的则没有。基于此,反思性的文化自信又可分两种:一是基于对自身文化特殊性的认同,二是基于对自身文化公平竞争力的认同。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就是谈民族文化特殊性对于世界文化丰富发展的重要意义。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民族文化的一些特性,这种特性往往是因时因地而土生土长出来的,它可能内恰于那样一种独特的天地人一体结构,表现出悠然自得、其乐融融的样态。你既可以星期礼拜,也可以清明祭祀,既可以玩斗鸡,也可以品闲茶,当然还可以跳土家毛谷斯,喝苗族拦门酒,你生活在自己的文化中,伴随着它、认同着它、相信着它,其他任何文化若不加改造地放在这里,都可能显得水土不服。

     

        可以说,每个民族对自身的文化差异性、特殊性都有着沉于其中留连忘返的深深自信,因为他就活在这种文化中,他的血液中流淌着如此的文化因子,他的每一步出行、每一次心跳,都是其中那独特文化给予的力量。许多人类学家都非常推崇民族文化的这种差别性、殊异性,甚至有人认为文化从总体上根本就是不可比较的,因此文化也就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可见,正是文化的殊异性构成了人们对自身文化深度自信的内在根据。

     

        但是,文化不仅有其特殊性方面,也有其普遍性方面。因为文化是人的文化,而人之间既存在差异也存在同一。比如人们身体结构的自然同一性,人同自然进行“斗争”而产生的规律性知识的普遍性,人们通过道德约束而进行社会交往的共通性,等等。这些文化的同一性或普遍性,其实构成了文化之沟通与交流、借鉴与融合、比较与鉴别、甚至进化与发展的内在根据。在文化的交流、碰撞、比较、竞争中,其普遍性构成了其殊异性表现的平台,一比高下之后,文化的优长与不足便呈现出来。若某种文化能够在竞争中略胜一筹甚至脱颖而出,那么其民众对这种文化的自信便会油然而生。反之,则可能产生文化自卑情节。可见,此种意义上,文化的强大竞争力、文化自身的优长又构筑了人们文化自信的坚强堡垒。

     

        由上可知,文化的殊异性可以使人们自信其文化,文化同一性基础上的优长特质,也可以使人产生文化自信。在和平、合作的条件下,文化的“差异性自信”可以任其飙扬,但一旦形成战争、竞争格局,这种文化的“差异性自信”空间总是被挤压得非常狭小。不想成为弱者,不想寄人篱下,不想被人操纵,你的文化就得强大、就得有现实竞争力。

     

     

        若从文化的差异性与同一性两个方面考察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文化自信又在哪里呢?我们的文化当然有其独特性,但显然,仅有此还不足以让我们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回顾历史,我们的文化曾使中华民族雄居世界民族之林,可自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百余年,我们却受尽屈辱,而今天我们又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身份屹立于世界东方,这其间的波折不得不让国人反思:该如何分析我们传统文化的优长与不足?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发展中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我们认为,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长与不足,应从它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能力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如何,处理与政治、经济、军事等之间关系的能力如何,善不善于向其他文化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能力如何等方面来加以考察,因为这些基本内容构成文化是否优秀、能否先进的内在基础。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虽不可低估,但应当说,推进中国现代化快速发展、推进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推进中国政治影响不断扩大的是当今中国文化,当今中国文化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的综合体而发挥作用的,它在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经济辉煌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因此,我们的文化自信,应当是对当今中国文化的自信,而不是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但是,当今中国文化,其各种要素究竟应该如何优化整合,仍然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总是妄自菲薄肯定不行,我们的确需要文化自信。但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既不主要在于主体一种纯粹心理上的良好准备,也不主要在于自身文化仅仅可供观赏的奇特与独异,而在于文化基本内容的扎实与优异。而这种扎实与优异,既基于文化的开放学习、整合调适能力,也基于文化的自我变革、自我发展能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