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与旧
新与旧在人文领域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个话题,那是因为人文领域里很难有新旧的区分。很多时候,从旧的东西里能找到新的东西,新的东西并没有旧的有价值,这是人文领域最有意思的悖论。我觉得,教育理所当然应该划为人文领域,而不是科学领域,尽管我不否认教育中的科学含量,但教育的最终是指向人的思维发展的,是为人及生命更自由的发展所建构的。所以,教育应该具有最明确的人文倾向,不是一个简单及粗暴的新胜于旧,守旧或创新就一定为好的命题。在教育的领域,经常会发现新与旧在纠缠在较劲。
旧:你上的是什么课?究竟想表达什么?
新:我没有上课呀,我只是想与孩童交流交流!
旧:交流?上课是需要目标的,你究竟想表达什么?
新:其实我不太愿意上课,从某种程度而言,我不想当所谓的老师,我只想跟孩童聊聊天。
旧:这节课你总有重点吧,重点是什么?
新:我的理念是……
旧:不要跟我谈理念,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清楚你讲课的重点是什么?
新:……
精致与粗犷
教育之所以复杂,一定是因为教育直指生命,直接与人性碰撞。
如果我们的每一节课,无论从语言方式还是内容呈现都过于单薄,就会导致孩童生命趋向一种单薄,而当下的教育苛求某种精致,很容易失去生命本来的粗犷。特别是基础教育,到底教什么的问题中间,有一个隐性的矛盾:教学精致的设计与孩童生命的粗犷之间有无法调节的矛盾,孩童的生命当然需要精致,但更需要粗犷,所有的教学都应该指向生命最根本的需求,这种需求是不确定的,是多样的,甚至是抽象的。
旧:你这节课没有任何的设计,每个环节不知你在干什么?
新:环节与环节之间所谓的内在逻辑,这个是我们成人想要的成人逻辑,其实对孩童而言,意义不大,孩童的思维本应该是发散的,是多点的,而非直线。
旧:学生根本没有听懂你在说什么?
新:是吗?你有没有问过孩童?为什么我们说话要是一个模式,课堂一定要是一个样态?孩童需要的是丰富性,需要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气象。教学所谓的精致无外乎是有效的表达,目标的解决,但是生命的粗犷告诉我们——生命没有意义,哪来这么多的目标与效率,活在当下,尽情释放为好。
旧:学生其实挺衬老师的!
新:嗯,好老师当然希望学生优秀,但不能忽略老师给孩童带来的开放的课堂意识,原来有人这么上课,原来这个老师是这样一个人,认识一节课不如认识一个人,学习一节课的有关知识技巧,不如感受人与人的不同,不如去感受一个人存在的性情与生命感。
旧:你要分清楚哪些是你引导的,哪些是学生本身就有的,你要知道老师的重要性与指导性在哪。
新:……
学生与教师
学生是一种身份,而不属于一种好的教育状态,特别是在基础教育,很多时候的教育只是为了告知学生、告诫学生。教育的出发点从来就不是要去改造一个人,而是以教师作为一个载体,交流经验,分享美好,试着能不能帮孩童找到那个自己想成为的人。教育之所以复杂是因为牵扯到复杂的人性及生命。有时给人提供了很好的教育环境及机会,人并不能成人成才。基础教育里的老师有时把课讲得太明白了,把学科素养弄得太过于简单,把所有的课程环节都算计得分秒不差,有它好的指向,却并不指向孩童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小学课堂在操作方面着实有一个人文性的矛盾:你说的太浅了,就忽略了学科本质;你说的太深了,就忽略了孩童的认知规律。可以说当下的基础教育还没有真正触及人文领域比较深层次的问题。
新:我们不能把课上的过于简单,所谓的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每一个环节为教学目标服务,一环套一环,真是无趣得很,好的课堂一定指向即时生成,过多的设计课堂环节,特别是艺术课的环节,有很多时候并不能指向孩童完成作品的状态。
旧:你的课,我都听不懂,我都听不出你在说什么,你觉得学生能听得懂吗?
新:我跟孩童交流没有问题。
旧: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是宝贵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经过设计,这才是高效课堂,这才能对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任。
新:教育有时要学会浪费时间,我们的教育之所以呆板,就是因为我们太看重教育以及教育者的缘故,课堂完全可以是与孩童真心地交流,完全可以营造一个开放的闲散的交流氛围,或许课堂可以设计,但生命很难设计,生命的活力一定来源于直觉或潜意识,特别是艺术课,文本性本身就不强,艺术老师的品位与发散思维很重要。由于我们用意义及所谓的生命质量与责任感捆绑了教育及课堂,所有的人都变得没有了意思,没有了性情,每个人讲差不多的话,做差不多的事,这样一来就很难触到创造力这一回事了。
旧:你不要触碰我的底线,上课是要有规矩与原则的。
新:规矩与原则很重要,我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提供另外一种思维方式以做参考。
旧:那你不能光说不做呀,你的规矩与原则在哪?你的教学目标在哪?
新:……
权力与教育
权力意识简单点说就是这件事必须照我这么办,没有商量的余地。权力让人迷恋,让人很容易丧失人性。我本身向往权力集中在一个有人文倾向的天才身上,那样,所有的管理都会是高效的,但还是不能忘记,人文领域的事情是开放出来的,是商量出来的。教育更是人文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教育方面的事一定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教育要警惕专家与权威。教育管理之所以会成为话题,那是因为大部分的管理者,很容易为了管理而管理,并不是很清晰管理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为了不管理!如同教育一般,太多的一线老师太把自己当作老师了,非常容易犯好为人师的毛病,其实真正的教育不就是要没有所谓的教育吗,让孩童学会自我教育吗!当下,太多人在谈学生的内驱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独立批判精神了,但很难说清楚该怎么培养这些意识。其实此命题不关乎个人,关乎的是一个状态,一种氛围。中国的教育不是一个性情教育,生命的教育,而是各方面关系平衡的教育,不是不好,而是人处在关系中,精力分散了,教育没有集中时间与精力做教育该做的事情。
新:在教研的场合,您一说话就基本代表学区的教研状态,您手中是有权力的,所以掌权者的思维是很重要的。
旧:你想说什么?
新:我想说在教育的人文领域,有什么事情要直接面对当事人来说,要去权力思维!为什么一节简单的美术课要弄得这么复杂,好的课一定是有争议的,为什么一定要是所谓的示范课,大家都拍手称好的课才能公之于众呢?
旧:那为何还要你来上公开课呢?
新:是呀,我们谁都不能否认,基础教育被我们自己搞得越来越复杂,其实上课就是跟孩童聊聊天,教育即生活的真正要义,就在于师生双方的状态是轻松的。反观,我们所谓的示范课,都过于磨课,过于死板,过于设计,老师有很多的情感及交流的方式都太过于表演化,我们以为孩童不知道,其实孩童知道的比我们多,而且他们比老师更会演。
旧:演有时是演心,不是演戏,你不预设,你不打磨自己的课堂,怎么累积经验,怎么提高教学能力?
新:您说得对,但心是很难演的,并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经验与能力如果不是为本心服务,也很难累积真正服务于教育的经验与能力,很多事情走得太远,着实忘了开始的目的。
旧:不知你在说什么,我是要求你上好这一节公开课,我是不会让整个学区冒这个险的。
新:您太看得起我了,我只不过上一节课而已,怎么可能让整个学区冒险,老师们不是孩童,即使是孩童,他们心中自有判断,这都什么年代了,如果您是认为您的权力与责任太重大,以为推出一节课,大家都会争先模仿,那真是一件很离谱的事情。艺术本身就是多元的,艺术教育更应该多元,更应该开放,我这节课完全可以是个研讨课,或就是一个交流活动,完全可以让老师听后,多提意见与建议,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与交流。
旧:你这样是坏了规矩!
新:规矩定下来,就是让人来打破的,不合理的规矩为何要遵守!包括学区的赛课比赛,年年如此,没有任何新意!完全可以让老师当场抽题目,就给十分钟准备,我们来上一节课,这才能真正地测出老师的课程设计及反应能力,以及教育意识及课堂掌控素养。
旧:胡来!
新:……
(作者单位:清华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