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19日 星期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浙江探索

    作者:徐震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19日 11版)
    图一:2015年5月12日,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的渔民在晨曦中用传统方式捕鱼。
    图二:浙江雁荡山景区风光。
    图三:浙江仙居景区风光。资料图片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迄今已近十年。浙江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实践,迈向了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新征程,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环保新路。

     

    环境保护进入全新境界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以全国1%的土地承载了全国4%的人口,产出了全国6%的GDP,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省委、省政府把环境保护任务摆到重要位置,提出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作为“八八战略”(浙江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的重要一条。2005年,习近平同志提出并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后,浙江把环境保护带入全新境界,继2010年提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后,2014年又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全省各级部门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全面开展“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四边三化”(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区域的洁化、绿化、美化)、“三改一拆”(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等工作,构筑了以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完善生态制度为基本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

     

    以治污减排倒逼转型升级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格局下,浙江以解决危害公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牵引,以治水治气治土为主战场,以重污染行业整治为突破口,强势推进治污减排,倒逼转型升级。

     

        治水方面,省委书记亲自抓浦阳江治理,拉开浙江大地“五水共治”的大幕,治水的力度、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形成了陆海联动、城乡统筹、三次产业齐抓、水岸同治的全领域治水新局面。治气方面,实施能源结构调整、机动车污染防治等6大专项行动,推进区域、行业、部门联防联控。治土方面,构建了行业源头防控、污染物处置利用、监测监控、场地修复等全流程的工作平台。

     

        浙江省环保部门深刻认识到,污染的根子在产业,治污的出路在转型。所以,狠抓铅蓄电池、电镀、印染、化工、制革、造纸等六大重污染行业的转型升级,关闭2205家落后企业。行动后,铅蓄电池行业总产值较整治前增长113.2%,利润增长174.5%。

     

    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浙江是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在生态环保方面自然也不能拖后腿。为同步提高环保能力,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县级城市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基本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97%的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37%的村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受益率达42%。为了改善全域环境面貌,浙江自2012年起实施“四边三化”行动和“三改一拆”行动,重点解决乱丢乱放乱搭乱建等环境脏乱差问题,营造整洁、有序的生产生活空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全省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45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7个、国家级生态县1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691个。

     

    打造环境监管执法最严省份

     

        2003年以来,通过制定修订40多部环保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浙江环保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氛围日益浓厚。以此为基础,推进网格化监管,率先实行县级分片设置环保派出机构,省市县三级公安部门向环保部门派驻警务室,建立乡镇环保协管员、企业环境监督员、农村环境监督员、环保义务巡防员队伍,实现属地监管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的环境执法力度连续10年位列全国首位。特别是2012年以来,环保、公检法建立了高效打击环境犯罪的协作机制,行政拘留1011人,刑事拘留2191人,判刑1000余人。新环保法实施后的前3个月,全省行政拘留104人,刑事拘留143人,按日计罚5件,限产停产38件,查封扣押410件,对环境违法行为堪称“零容忍”。

     

    以改革创新引领环保常态长效

     

        2008年以来,浙江全面推进环保制度框架体系建设。在考核评价上形成了以生态省考核为主轴,以污染减排、河长制、跨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和大气治理为重点的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在准入管理上,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下放95.5%的省级审批权限,开展环评备案监督制试点,全面构建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和专家、公众“两评结合”的新型环境准入制度;在总量管理上,开展排污权指标基本账户、刷卡排污、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和总量准入、总量激励五项创新制度建设,探索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核心的污染源“一证式”管理;在利益调节上,率先实施省内全流域生态补偿,率先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在各县市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制度,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环境财政奖惩制度,并积极推行绿色信贷、证券、债券、采购、保险等制度。

     

        (作者系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厅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