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2日 星期二

    人才史话

    “察人之识”离不开“容人之量”

    作者:王兆贵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2日 16版)
    资料图片

        在2015年国家领导人新年献词的视频中,细心的观众于镜头的推拉中会发现,习近平主席身后的书架上有一套大部头的古籍《群书治要》。这部皇皇巨著,是李世民委托四位大臣,在对唐之前三千多年历史上数万卷著作辑录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用于指导治国理政。其中,汉代荀悦所著《申鉴》被列为卷四十六。

        荀悦在《申鉴》中提出用人有“十难”:“惟恤十难以任贤能。一曰不知,二曰不进,三曰不任,四曰不终,五曰以小怨弃大德,六曰以小过黜大功,七曰以小失掩大美,八曰以讦奸伤忠正,九曰以邪说乱正度,十曰以谗嫉废贤能。是谓十难。十难不除,则贤臣不用,用臣不贤,则国非其国也。”

        荀悦这里讲的“十难”,不是用人之难易,而是用人之禁忌。其中,前“四忌”和后“三忌”,因为是大端,比较好掌控。中间这“三忌”(即“以小怨弃大德”“以小过黜大功”“以小失掩大美”),归结起来就是不要因小失大。那么,我们的古人在用人方面,是怎样避免因小失大的呢?

        唐大中年间,杭州刺史出缺,宰相令狐绹向朝廷举荐李远。唐宣宗本无异议,他听说李远素有奕秋之好,曾写过“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于是说,成天耽溺于楸枰之人,怎可担当此任呢?令狐绹回答说,那不过是他赋诗遣兴而已,未必实然。李远是个廉洁且明察事理的人,即便沉迷棋艺,劝诫他不可玩物丧志就是了,还请陛下明鉴。于是宣宗允奏,任用李远做杭州刺史。李远到任后“早作夜止,尽心理之”,把杭州治理得井井有条,政声民意均佳。李远祖籍陇西成纪,后来迁徙夔州云安,大和五年进士及第,官至御史中丞。《唐才子传》称他“少有大志,夸迈流俗,为诗多逸气,五彩成文。早历下邑,词名卓然”。李远雅好对弈是真,但并没因此荒废政务。若不是令狐绹“不以辞害志”,据理力荐,李远也就被埋没了。

        古训说,浑金璞玉,瑕瑜互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察人用人,均应扬长避短,切忌求全责备,因小失大。特别是在当今一些专业领域,对人才的要求相对特殊甚至冷僻,非术业有专攻的偏才不足以胜任,就更应不拘一格,不计小节,择其特长而用之。偏才可能是怪才,也往往是奇才。在他们身上,难免会有一些特立独行、不讨人喜欢的毛病,甚至有些狂妄和任性,只要在尊重其人格的同时适当予以检点,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倘若缺乏察人之识、容人之量,只见玫瑰之刺,不赏玫瑰之艳,那些瑕不掩瑜的偏才,就会因冷落或压抑而被埋没。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