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范围来看,政党竞争是普遍的政治现象,中国最初对政党政治的探索也不例外。那么,中国现有的九大政党是如何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走向合作的?让彼此独立、政见各异的政党走在一起最深刻的思想动因是什么?科学回答这些问题,对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基础,自主选择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回到多党合作的历史源头,探索凝聚政党合作的思想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政党合作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一定来自现实的政治需要。任何一个政党,都有它深刻的现实关怀,并在这种现实关怀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价值立场。探究政党合作的思想基础,就要在对时代主题的梳理中找到各政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主张。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抗战时期我们主要面对两大历史性任务,一是救亡图存,二是建设现代国家。由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当之无愧成为当时重要的时代主题之一。此外,中国还面临建设一个现代国家的任务。现代国家的建构,避不开政治制度的思考,因此,在“抗日”这一时代主题的解决过程中,“民主”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成为抗战时期的又一时代主题,它与“抗日”这一历史性课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成为抗战时期各派政治力量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根本问题。
正是在对“抗日”与“民主”这两大时代主题的解答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举起“爱国”与“民主”的旗帜,找到了推动合作的价值纽带,因此,爱国与民主,正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思想基础。而爱国与民主又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政治主张的最大公约数之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传统,它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达到高潮后,抗战时期不同政党对它的理解依然是有分歧的。这一时期,国民党的抗战建国方案,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方案,民主党派的第三条道路救国方案,乡村建设派、平民教育派、职业教育派的教育救国方案等等,都围绕着救亡与启蒙的主题进行试验,都是爱国主义勃发的具体表现。那么,如此多元的爱国主义如何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思想基础?答案正是在于爱国与民主的交织,推动了爱国主义的现代化演进,这个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完成的。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把争取民主作为保证抗战胜利的中心环节,认为民主是抗日的保证。这种观点,得到了民主党派领导人的呼应,如民盟领袖张澜明确指出:“我们的中心主张,如前所说,一向就是民主、团结、抗战三层。而尤其以民主一层为中心的中心。因为我们相信,中国如不实行民主,任何政治问题,党派问题……必都不能圆满解决”。可见,正是在爱国与民主这个结合点上,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彼此吸引相互靠近。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民族的和民主的统一战线”,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都得到了民主党派的积极响应,政党合作终成现实。
研究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思想基础,可以得出如下启示:第一,共同的价值观是把政党联合在一起最深沉的力量。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对爱国与民主的共同信仰与共同追求,代表不同阶级、不同利益的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能够携手前进、共创伟业。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走向联合,就在于它们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政治纲领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是基本一致的。正是立足于爱国与民主,它们同中共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把这种关系不断发展、拓宽和深化,为多党合作制度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新世纪新阶段,多党合作要得到巩固和发展,也需要巩固彼此的价值认同。第二,政党的意识形态建构要与时俱进。从抗战时期爱国主义嬗变来看,共产党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修正了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并适应这种变化适时调整政策,放弃“反蒋抗日”的口号,采取了“逼蒋抗日”的立场,并最终形成“联蒋抗日”的局面,第二次国共合作以及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最终得以形成,这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任何一个政党都必须准确回答时代主题,都必须构建与时代主题相一致的意识形态。那么,当前我们面对的时代主题是什么?多党合作应该如何在意识形态上积极应对?我们如何顺应民主的潮流,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这些都是我们要积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唯有如此,和谐政党关系才能得到巩固,多党合作才能健康发展。第三,参政党要继承和发展爱国、民主、求实的传统,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多党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抗战时期及以后,民主党派秉持着爱国、民主、求实的科学精神,放弃了最初的“走第三条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选择了新民主主义道路,并最终和共产党一起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符合历史规律的正确选择,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如今70年已经过去,参政党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爱国、民主、求实的优良传统,才能更好认识时代和任务的根本变化,更好地尽职履责,从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把多党合作推向新的高度。
(作者单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