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人才版3月31日刊登文章《科学伉俪携手攻克世界难题》,报道了一对甘于默默无闻、埋头科研一线的科学家夫妇的事迹,看了后让人感慨颇深。
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光通信技术研究中心教授马晶和谭立英,24年前认定一个国际前沿方向,自掏腰包开展科研。一切都从零开始,从潮湿的地下室白手起家,挑战世界科技难题。二十几年中,眼看同事们纷纷摘得“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百千万人才”等桂冠,他们却只有“实验室主任”的头衔,只能拿出阶段性成果和论文。让人欣慰的是,最终他们共同带领团队把我国卫星激光通信研究从无到有推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成果入选2013年全国十大科技进展,获得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这是一对内心中并存着火与水的一线科研工作者。对待科研,他们愿如熊熊烈火,为追求至臻至美的境界,粉身碎骨也无悔;对待名利,他们甘为一泓清水,只要能在专业上取得进步,哪怕默默无闻也心满意足。他们心里有一股犟劲儿:“我们就是要从观念和技术上全面打破国外‘紧箍咒’。”
马晶和谭立英20多年坚持在原始创新领域只做一件事,而且做出了世界领先的成果。这中间,要克服多少别人想象不到的困难,过程很痛苦、很漫长,要抛弃很多荣誉和利益的东西,还很可能永远走不到彼岸。他们是“安专迷精神”的默默践行者。安下心来、专心致志、迷恋至深,于他们而言,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理性选择。他们用行动表明,痴迷于科研,是一种坚定的人生选择。
当前,电视里、会场上,有太多春风得意、人前显贵的知名学者、科学家,还有节节攀升、让人眼花缭乱的SCI论文与各种国际国内奖项,但与此相悖的是,我国科技原始成果始终不尽如人意、科研国际竞争力也逐年下降。问题就在于,我们太少像马晶和谭立英这样的甘于寂寞、只知道在科研一线工作的科研人员。
正如哈工大副校长安实所说,在马晶和谭立英身上,“可以看到当代知识分子的风骨和精神”。而这种风骨和精神,正是支持科研人员冲击科研险峰的内在力量,也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