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员的道德想象力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中与科技活动的利益相关者感同身受,并通过对科技活动后果的种种可能性进行评估,以确定在道德意义上何种行为方式最切近情境的慎思能力。它具有类似思想实验的特征,在减少科技活动的社会风险、增强科技伦理的实践有效性、创造性地思考科技活动中遇到的难题和化解高新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伦理冲突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认知价值
科技人员道德认知视域的拓展。科技活动蕴含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对科技人员道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其站在更广阔的视域下认识和从事科技实践活动,尽可能地关注和发现科技实践活动中的伦理问题。科技人员道德想象力不仅能够使科技人员创造性地理解科技伦理,从多个维度把握科技伦理原则,审视自身的实践活动,同时还能增进科技人员对科技伦理的情境化理解,使其站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位置上看待科技活动带来的广泛影响。
科技人员道德敏感性的形成。道德敏感性即敏锐地意识到自身行为是否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利益,以及这种影响可能波及的程度和范围,它直接影响着主体的道德判断以及之后的行为选择。在科技实践活动中,一般的科技伦理准则只能以一种强制方式约束科技人员的行为,然而,对伦理准则的遵从并不意味着科技人员具有从道德角度处理具体价值冲突的能力,也不能使科技人员主动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道德想象力将对道德问题的关注融入科技实践活动整个过程,使科技人员考虑到更多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更多的价值问题,创造性地从道德角度来解决科技活动中的价值冲突。
科技人员伦理自觉性的养成。科技伦理原则虽然能够为科技人员伦理自觉性的形成提供内容和准则,但要将伦理原则内化,则需要道德情感提供支持。道德想象力促使科技人员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同情”“共情”“移情”而对利益相关者产生情感上的关注,进而尝试设身处地为社会公众着想,将对其他个体的关切和同情与自身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在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共同作用下,科技人员养成了一定的内在道德意志,这使得科技人员成为自己道德上的主人,用自身内在的善良本质来指导科技实践。
社会价值
强化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理想。道德想象力能使科技人员在更广阔的视域下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基于内在的道德情感自觉承担起对公众乃至未来社会的责任。科技人员道德想象力的核心在于“道德”,在于其在科技活动中以多种可能的方式进行道德实践,而这种实践打破了科技人员仅对雇主和企业负责的传统职业伦理要求,将负责任的对象转向整个社会。同时,科技人员的道德想象力还特别强调道德理想,即不断设计和发明出新的科技产品以满足更多人的正当价值诉求,使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真正福祉。
增加科技人员对实践中具体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科技产品在服务于“善”的目的的同时,也可能被用来实现“恶”的目的。因此,科技人员考虑周全的责任,应当是尽最大努力想到科技活动的一切可能性后果,以及这些后果对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造成的影响,这需要科技人员具有丰富的道德想象力。实践中,利益相关者既包括股东、顾客、供应商、批发商、雇员和本地社区等直接利益相关者,又包括政府、媒体、竞争对手、非政府组织、合作伙伴、自然环境等间接利益相关者。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科技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者应运用道德想象力,通过“移情”“观点采摘”等方式来获悉他人的需求、喜好和担忧。
实践价值
减少科技活动的风险。科技实践具有内在性风险,科技人员必须承担一种“前责任”,即科技人员不仅要检验科技活动前期基础的可靠性,而且要尽可能地考虑到科技活动与其他社会因素的相互影响。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科技人员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更依靠他们丰富的道德想象力。在具体的科技实践活动中,科技人员的道德想象力能够增加其风险意识,而对于科学技术与工程风险的前瞻性预知往往直接决定了科技活动的成败。
增强科技伦理的实际效用。科技人员道德想象力将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有机地结合并共同作用于行动主体,使其不仅理解科技伦理的内容,而且形成一种实践中的道德直觉,进而在实践中做出正确判断,以指导其如何行动。科技人员的道德想象力使行动者在实践中考虑到更多因素,不仅致力于经济受益、科技水平与实践效率的提升,更要顾及人口、资源、环境、人文等其他要素,不仅向上级部门或雇主负责,更要向社会大众以及子孙后代负责。道德想象力能够将抽象的伦理原则情境化和具体化,使科技人员在实践活动中有效贯彻公正、不伤害、正义等伦理原则,而非机械地记忆和被动地遵守。
创造性地思考问题与化解冲突。在现代科技实践活动中,科技人员常常面临两难的道德困境:保证效率还是公平、追求经济效益还是维护资源和环境、向雇主负责还是向社会负责等。科技人员道德想象力使科技人员在面对具体的价值冲突时,不局限于非此即彼的选项中,而是突破原有思维模式,创造性地为解决问题提出“第三条路径”。道德想象力能够使科技人员的行为选择建立在尽可能广泛的反思基础上,充分想象到科技实践过程中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通过观点采摘等途径了解他们的利益诉求、担忧问题和行为偏好,并将其全部纳入解决方案的设计中,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以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路径。(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