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红旗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教育事业研究》,通过对抗战胜利后红都张家口1945年8月至1946年10月教育史的深度挖掘,将中国革命史、红色教育史、张家口地方史有机结合起来著成,可谓是“三史结合”的显学力作。
有明以来,张家口曾是京畿要塞,长城沿线的塞上名城。它也是一座因战争与商贸而轮番转换角色的国家军事重镇和陆路商埠。近代它则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动北方革命的策源地与塞外红都。1945年8月,八路军晋察冀部队光复了这座日军卵翼下的伪蒙疆自治政府首府,这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解放的第一座省会城市,也是1945-1946年间解放区最大的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最为发达的城市。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国共全面内战爆发。9月下旬,国民党傅作义部与孙连仲部重兵夹击张家口,10月我军被迫主动撤离了这座城市……
短短的一年零两个月,张家口作为晋察冀边区的首府,中国共产党以此地衔接革命圣地延安与华北、中原、华东等革命根据地和东北战场的联系,高屋建瓴,叱咤风云,大开大合,东出南下,谱写了许多人民民主革命的杰出篇章。其中,在开展新解放城市反奸清算、解救民生、政权建设、城市管理、恢复生产、繁荣市场、实行国民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战略性实践和尝试,取得了令人民拥护,举世瞩目的成就和经验。在国民教育方面,党中央抓住抗战胜利后的和平机遇,高度重视并迅速推进张家口红色教育体系建立和局面的展开,将陕甘宁边区诸多教育机关和文化教育界人士东移至张家口。大力探索在新解放区稳定办学和教育正规化,革新教材教法,普及人民教育,努力培养投入人民革命的青年干部和各行各业技术人才。费正清曾赞誉:“张家口成了共产党人城市管理的一个样板和他们的第二首府。”
毋庸置疑,此时的张家口应天时地利,适逢大办红色教育的历史际遇,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实行新民主主义建国,进行城市建设的先声和试验田。从1945年8月到1946年10月,一年多的时间里,张家口迅速闻名世界,赢得了“东方模范城”“人民的城”等多种美誉,更为重要的是,张家口被称为“文化城”,其主要原因之一即是人民教育事业的辉煌发展。新中国众多高等学校的前身此时曾在张家口驻留过,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的正规教育体系在张家口初步设立并成功实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了弘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得以贯彻;适应时代变革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为之后解放战争中广大的解放区文教事业和新中国诞生时人民教育开局奠定了基础。
贾巨才、郎琦两位学者所著的《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教育事业研究》从显学的层面,在系统剖析历史与时代背景、深入挖掘和研究相关教育机构和政策的基础上,完整再现了1945-1946年张家口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用翔实的史料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尝试在这座城市实行正规化稳定办学广泛吸引各地人才的历史面貌。该书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五章,以办学层次和类别为模块,系统探讨了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了相关的教育方针政策,梳理了各级各类学校在张家口办学的历史沿革,重点突出了红色大学在张家口抓住和平机遇,稳定办学的历史动因和意义,对我们进一步挖掘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建设成绩、经验,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教育事业研究》是对抗战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教育事业的系统梳理;是对人民教育由战时流动、为革命战争服务,转向正规稳定、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写照;使读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工作的正规化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地方史学者在某一片史学沃土不断探索并扎扎实实开垦,是会取得丰硕成果的,正如对张家口地区历史的研究,这部显学力作《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教育事业研究》的出版便是证明。
(作者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党领导文化建设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