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1日 星期六

    “小明”诞生记

    作者:光明网记者 黄蓉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1日 06版)
    姓名:小明

    年龄:20多岁

    工龄:3年

    职业:事业单位员工

    住址:北京市东城

    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谈深改、品元宵、赞法治、算账本……两会期间,卡通人物“小明”的趣言妙笔,活跃在光明日报一系列媒体融合报道中,给两会报道带来新气息,频频成为代表委员会议间隙谈论的热点。“用这种形式来解读两会很生动、很新鲜也很吸引人。”全国政协委员、画家刘宇一表示。

     

        频频获赞的“小明”,是怎么诞生的呢?

     

    给两会融媒体报道找一个代言人

     

        2014年,光明日报社成立了融媒体中心,并提出将2015年作为融媒体建设元年,实现新闻报道工作的提质、转型。2015年两会,光明日报首次采用融媒体方式开展大型时政报道。元旦刚过,报社便成立了两会报道领导小组,明确提出两会报道将综合运用报纸、网站、“两微一端”、楼宇电视等8个平台,策划推出多种融媒体产品。

     

        对于有着60多年历史的光明日报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变革。两会是严肃的时政报道,各方面要求很严。但两会报道也要通过创新增强传播力、影响力,要考虑新媒体受众的阅读习惯,这就需要报道理念的创新和报道方法的改进,将时政话题生活化、时尚化、故事化;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多个平台多种产品,为形成协同效应,需要有一个强烈的品牌符号将系列报道和系列产品串起来。

     

        光明日报两会报道组组长邓凯说:“经过多次讨论,两会报道领导小组最终决定,设计一个卡通形象‘小明’,以拟人化的报道方式解读政策、分析数据,将专业话题通俗化、直观化,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要让‘小明’活跃在各个媒体平台,出现在所有的融媒体产品中,以此来强化这次两会报道的品牌形象。”

     

        “小明”穿衬衣系领带,有点萌态,名字取自“光明日报”的“明”。光明日报定位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文质彬彬的“小明”也带有光明日报的“知识”气息,刚刚参加工作两三年的他是一名青年知识分子,关心祖国的兴盛和社会的发展。“小明”的形象很契合大众对光明日报的认知。

     

    “小明”要能说会动

     

        按照光明日报两会报道领导小组的部署,在整个两会报道过程中,“小明”不仅要像记者一样为大家报道两会重要新闻,还要成为政策解读专家,“看得懂数据,读得懂政策”。为了让报道更亲切、更通俗,“小明”的形象要出现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能说话,有动作。“这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光明网视觉设计部副总监王爱民坦言,“看似简单的场景和页面内容,实际上融合了多方努力,他是光明日报和光明网的编辑记者集体智慧的体现。”

     

        “小明”说什么话也很讲究。从内容筛选到设计再到定稿,光明日报国内政治部记者殷泓深有感触:“每个内容和场景都经过了反复修改,从策划到成型,前后经历近10天。整体出来之后,大家还要一起校对查阅,每一句话都要确定是否通顺,每一个数字、文字都要仔细打磨,转化为‘小明’的语言。”

     

        设计人员采用动画技术,让“小明”的形象“动起来”。他们设计了40多个不同姿态的“小明”。两会报道对时效有很高要求,为了赶工,他们还动员一位身在美国的设计师参与进来。白天,大家在北京设计。到了夜晚,正好是美国的白天,那位设计师就接着画。两边连轴转,大大提高了效率。

     

        让“小明”开口说话的,是光明日报新闻报道策划部副主任胡其峰。这位播音专业毕业的记者在媒体融合中终于发挥了自己所学的专长,一遍遍地试音,精益求精,一点也不以此为苦。

     

    两会之后“小明”不休息

     

        正是有了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小明”一炮打响,获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媒体同行的认同,更在两会期间获得了代表委员及网友的点赞。

     

        《中国新闻出版报》3月5日在头版关注了“小明”现象:“漫画人物形象‘小明’,不只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更代表了《光明日报》的拟人化形象”;“从这些虚拟人物的身上,可以看到国家主流媒体在改进政治传播方式上作出的努力”。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楚新表示,两会“小明”们的出现,是媒体特别是国家主流媒体放低姿态、打破传统严肃新闻报道模式进行的有益尝试,有利于受众更快、更好地阅读。

     

        两会之后,光明日报已经开始总结“小明”的经验。光明日报副总编辑、两会报道领导小组组长李春林表示,“小明”不能休息,在今后的重要报道中,要总结经验,更好地发挥“小明”在提升传播力、影响力方面的作用。可以肯定的是,读者还会在光明日报今后的融合报道中常常见到“小明”。(光明网记者 黄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