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26日 星期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家经验95

    江苏海门四甲镇:“道德银行”储蓄文明美德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许佳佳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26日 03版)

        近日,江苏省海门市四甲镇有余村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路过的汽修厂私营业主王新将素不相识的伤者送往医院抢救治疗,确认伤者平安后悄悄返回车祸发生地点,帮助民警清理车祸现场。

        这样不留名的善举,在四甲镇每天都有。王新告诉记者,做好事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四甲镇的“道德银行”建设,“这是一种特殊的银行,村民在‘储蓄卡’上‘储蓄’的不是金钱,而是日常生活中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点滴美德善行”。

        从2006年起,江苏省海门市四甲镇24个村、社区各级党支部开设“道德银行”,由党支部书记任行长,分管副书记任副行长,印发“道德储蓄卡”,卡上印有“姓名、性别、年龄、道德储蓄记载栏”等项。自愿参与道德储蓄的村民凡是有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行为,都会被记录在“道德储蓄卡”上,像“存款”一样存入“道德银行”。各党支部每季度将“道德储蓄卡”收回并对“存款”最多的道德模范进行表彰,并通过各种平台进行宣传。

        四甲镇党委书记施泉告诉记者,“道德银行”的前身是20世纪90年代头桥村用来对中小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好人好事记录卡”。1997年,更名为“道德储蓄卡”,持卡人群也扩大到全体村民。2006年,“道德储蓄卡”从一个村走向四甲镇,不仅镇里村民有,在外求学工作的游子也人手一张。

        二桥社区的陆美萍当起了100多位孤寡老人的女儿、“爱心社”的青少年志愿者30年帮扶弱势群体不断线、头桥村农民子弟教育馆组织青少年到社区“空巢老人”家里擦席子打扫卫生……“道德银行”账本上,几乎每个村民都做了一箩筐好事。

        “‘道德银行’着眼于细微处,却为社会发展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四甲镇镇长冯斌说,目前,“道德银行”已经发展为拥有储户一万多人、吸储好人好事二十余万件、有一百多家企事业单位参与的“大事业”,全镇逐步形成了“知荣辱、明礼仪、扬善德”的淳朴民风。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许佳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