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每年门诊量高达2亿余人次,其中外地患者约占三分之一,而来自河北省的患者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由此引发的交通拥堵和医疗供需矛盾等一系列问题,从何处破题?
“病人不动、医生移动”,构建京津冀医疗服务一体化新模式,是破题之策。试图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共享的这一方式,在推进过程中能否实现“专家共享、临床共享、科研共享、教学共享”的预期,这一实现共享的医疗模式能否可持续实现?
京津冀医疗合作的儿科“先锋”
近年来,北京儿童医院每年门诊量约300万人次,其中六成来自外省市,而河北省患儿最多。明确首都功能定位、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如何能把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资源辐射到周边,实现患者的合理分流,这不但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的思考,也是诸多处于“战时状态”的大医院院长们的努力方向之一。
在京津冀医疗合作方面,儿科充当了“先锋”。京冀两地以儿童医疗为突破口建立合作平台,使彼时一直停留在政策层面的京津冀医疗合作有了实质进展。
北京儿童医院与河北省儿童医院的跨区域合作开始于2013年3月,之后,北京儿童医院集团成立,如今这个集团已经有15家重量级儿童医院加盟。“和北京儿童医院合作,惠及的不仅是患儿和家长,同时非常有利于提高河北省儿童医院的诊疗水平。”河北省儿童医院院长石仲仁说。
2013年12月,以推动京冀两地儿科协同发展为目的,北京儿童医院河北儿童医疗国际部宣告成立,这既是一个独立的医疗区域,也是一个联合诊疗平台,可以实现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内专家出诊、手术、会诊和远程会诊以及向外院转诊等多项功能,实现“病人不动、医生移动”的服务新模式。倪鑫表示:“集团成立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地域限制,最终实现各级儿童医院水平的提升。”
可喜的是,在北京市卫计委的推动下,河北燕达医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与北京朝阳医院,北大六院与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北大三院与承德市妇幼保健院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拓展和深化北京儿童医院与河北省儿童医院、解放军301医院与涿州市医院、北京阜外医院与河北以岭医院等合作项目。
“协作已经取得了较明显成效。”北京市卫计委新闻发言人钟东波介绍,以燕达医院为例,2014年11月,燕达医院门诊诊疗人次较10月增长17.27%,较去年同期增长142.47%;出院人次较10月增长20.94%,较去年同期增长200.58%。
多种形式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对于京津冀医疗卫生的协同发展,记者从国家卫计委了解到,这项合作是“中央有政策、地方有需求、群众有期盼、合作有基础”,他们非常支持,已经引导在京中央管理医院通过开办分院、与社会资本合作办医、开展专科协作等形式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向京外地区疏解患者。
相对于河北省的医疗卫生资源,天津市资源较为丰富,在血液内科、器官移植、肿瘤等专科方面具有优势基础和发展潜力。同时,京津城际和高速路网通过的武清、宝坻、静海等地也具有承接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基础条件,国家卫计委认为,可在适当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水平,优化资源结构。
据了解,目前卫计委已支持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血液病医院在天津市静海县建设分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以提高服务能力;支持卫计委直属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与云南省合作建设云南分院,解决西南地区心血管病高发且缺少优质医疗资源问题,并面向东南亚开放服务,等等。
接下来,国家卫计委计划会同京津冀卫生计生部门,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对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专题进行细化研究,进一步确定具体方案。
配套政策仍须完善
随着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进程的深入,异地医保政策不同、医师多点执业的保障等一些问题开始初露端倪。
对此,医改专家、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指出,京津冀医疗协作有利于北京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明确城市战略定位。
“但是,配套措施一定要跟上,否则随着合作的推进,暴露的矛盾会越来越多,将直接影响后续合作。”曾益新认为,这一系列政策包括:医疗保险必须跟上,可以缓解医师多点执业时出现的医疗纠纷;异地医保政策需要整合;借助政策引导人才“下沉”到基层;协调医院之间、医师之间合作的相关政策,等等。(本报北京1月28日电 本报记者 金振娅 田雅婷 本报通讯员 余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