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7日 星期六

    为军砺剑 为国铸盾

    ——记军事医学科学院王德文和他的科研团队

    作者:本报记者 陈劲松 本报特约记者 花晓 本报通讯员 沈基飞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7日 03版)

        大漠戈壁,蘑菇云冲天升腾,一支身着防护服的队伍冲向爆心。201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50周年纪念日当天,一场“戈壁情怀”座谈会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举行,纪录片里那熟悉的场景,让几十名皓首苍颜的老者热泪盈眶。主持座谈会的一级教授王德文年届76岁,是我国唯一全程参加核试验生物效应研究的医学专家,至今仍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在新武器效应与防护研究领域跋涉不止。

     

    “军队科研人员怎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提起王德文来,同事的第一反应是,“老爷子,整天乐呵呵的”。“我这一辈子,活得坦然、活得充实、活得幸福,为什么不快乐呢?”王德文说,这一切起源于那一天——

     

        1964年4月30日,王德文所在研究室主任刘雪桐把他叫到办公室,郑重地说:“国家要进行核试验,我们奉命组建生物效应研究分队,组织上决定让你参加。这是绝密,必须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王德文坚定地回答:“决不辜负组织信任,坚决完成任务。”这时的王德文,刚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两年。

     

        “文革”期间,王德文不能到实验室工作,他十分痛苦,但坚信“保卫祖国的事情总得有人干”。他白天挨批斗,晚上回到家里就研究从大漠戈壁背回来的标本,查阅资料,没有一天中断过。

     

        1996年,我国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许多人劝王德文:搞军事课题研究任务重、经费少,成果保密,无名无利,正好趁机转向民用医学,凭实力威望,一定能开拓出广阔天地。“军队科研人员怎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王德文说:“我们是在党旗下发过誓的,如果忘记了使命,一辈子都不会安生啊!”他决定紧跟武器发展进程,牵头组建全军重点实验室,对高新技术武器的致伤规律和防护展开全面研究。

     

        王德文并不孤单,现任实验病理学研究室主任的彭瑞云,就是在这个时期“加盟”的。她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在地方当了两年医生,然后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入伍来到军事医学科学院。

     

    “只有舍得豁出命,才能拿到别人没有的成果”

     

        10年前的秋天,某项重大课题研究进入关键阶段,两个星期里,王德文熬了6个通宵,靠成把成把地吃药顶着,最后晕倒在办公室,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这已是王德文第4次累倒了。老伴骆传环埋怨他不爱惜自己,王德文拉着老伴的手说:“谁不知道躺着比站着舒服,可是,只有舍得豁出命,才能拿到别人没有的成果。”王德文心里有一本账:每天多工作4小时,一年就多出两个月,50年下去,自己就“多活”近10年。

     

        王德文和战友就是这样与时间赛跑。1976年夏天,研究员沈荣森准备动身去唐山接母亲来北京,突然接到参加核试验通知,当即随队出征,几天后,唐山发生大地震,母亲被永远地埋在废墟下。

     

        从军52年来,王德文和他的科研团队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重大奖项80多个,总后党委给他们荣记集体一等功。

     

        (本报记者 陈劲松 本报特约记者 花晓 本报通讯员 沈基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