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最美基层干部

    好干部要让老百姓尝到甜头

    ——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族干部高德荣(下)

    作者:本报记者 龚亮 任维东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24日 05版)

        采访过高德荣的记者都知道,他对群众始终暖若春风,群众的困难就是他的工作指南;去过独龙江的人都知道,路途的惊险与颠簸让人心有余悸,但高德荣的一辈子都耗在了这样的路上。

     

        “干部当得好不好,就看老百姓有没有尝到甜头。”高德荣心中“好干部”的标准简单而深刻。

     

    群众的事情永远排在第一位

     

        在高德荣心中,群众的事情永远排在第一位。

     

        他喜欢到群众中去调研。一个GPS定位仪、一台照相机、一部摄像机,是他随身携带的三件宝贝,记录着辖区内每一寸土地,每一户人家,每一种风情。他常说:“不到基层第一线,老百姓需要什么,你根本不知道。”

     

        独龙江一年有近10个月是雨季,塌方、泥石流是家常便饭,常年奔走在这样的路上,高德荣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死里逃生。有一次,他送一位县城的医生去独龙江乡给老百姓看病,车开到半路,“哗啦”一声,一股泥沙奔涌而下,差点把车冲到悬崖下。

     

        为了让老百姓生活更好,高德荣奔走呼吁,到处争取资金和项目。2003年,时任全国人大代表的他还曾向温家宝同志“要路”:“总理,我来自独龙江,请您给我们修两条路,请来独龙寨做客。”

     

        高德荣敢于直言,不是因为他多大胆,而是因为他深知自己是在为群众发声;他到处要钱,不是因为他脸皮厚,而是因为他深深了解群众的困难和期盼。

     

    一大堆计划不如办一件实事

     

        在高德荣身上,看不到一丝“官老爷”习气,他凡事都要亲力亲为。有些干部用声音指挥人,而高德荣从来都是用身影带动人。他说,领导干部如果不务实,指挥棒就会变成“搅屎棍”,一大堆计划不如为群众办一件实事。

     

        每年独龙江公路封山和开山之前,高德荣都要驻守在雪山上,少则一个星期,多则两个月。他和施工队一起住在工棚里。早晨,他第一个起床,烧好热水,叫工友们起来,然后一起铲雪堆,为的是让运输物资的车辆走得更顺畅,为的是给在独龙江施工的人们多争取宝贵时间。

     

        生长在独龙江边的高德荣像爱护自己的身体发肤一样爱护着独龙江的一草一木:他倡导全民植树,自己带头在独龙江边种了500多棵绿化树;因为酒瓶污染环境,他促成乡政府出台规定,禁止村民喝瓶装酒。

     

        作为独龙族的儿子,高德荣像守护祖业一样守护着独龙族精神文化:独龙族博物馆建成后,他走家串户自掏腰包购买村民手中的民族文物。只要有民族歌舞,他就用摄像机拍下来作为资料留存。

     

    “从严要求自己,管好家人,才能一身正气”

     

        高德荣一生,为了地区经济发展,到处请命、要钱,但从来没有为自己伸手张口。

     

        他担任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州里考虑到他家的实际困难,多次提出要给他分配一套大点儿的房子。他坚决不要,就连现金补贴也没有拿过一分。

     

        虽官至副厅级,高德荣从来不让自己有半点儿腐败的念头。跟随高德荣多年的驾驶员肖建生最了解他的“原则”,跟着高德荣,什么非分的好处都别想沾,倒是为老百姓贴了不少钱。有时各级领导送来慰问金,高德荣立马把乡政府的财会叫来,让财会把钱收好、用好。

     

        对家人,高德荣同样严苛至极。前些年,他儿子回贡山考公务员,两次都没考上,他一句“好好用功,多看看书”,就与儿子工作的事儿“撇清”了关系。女儿结婚,他没有帮忙张罗,只是定下不准大操大办、不准以父母名义请客的规矩。

     

        “从严要求自己,严格管好家人,才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事情。”39年来,无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高德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本报记者 龚亮 任维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