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完掌,叫完好,屋里屋外的人还是坐着不动。王诚洁捧着大号的搪瓷缸喝了几口水,笑着问:“叔叔孃孃,还不回去做宵夜?”
“不急。”“这不还早吗?”几个人答。见王诚洁仍没有接着讲的意思,坐在门口的邓兴碧忍不住提醒:“还没讲完吧?”
“讲完了啊,叔叔孃孃们不都鼓掌了吗?”王诚洁笑呵呵地说。邓兴碧站起身来,看看墙上挂的钟:“才30多分钟就讲完了?上次讲中国梦不是讲了一个多钟头吗?”
王诚洁是重庆市江津区龙华镇双溪村的大学生村官。这是他在村民张树荣家里搞“法治中国微宣讲”的场景。“王诚洁讲得就是跟别人不一样。”70岁的户主张树荣说,“去年夏天他在这儿讲中国梦,越讲来听的人越多。讲了一个多小时,底下硬是一个摆‘龙门阵’的都没有。”张树荣甚至还记得王诚洁讲中国梦时编的顺口溜:吃不愁,穿不愁,空闲可以自驾游;农村盖起了小洋楼,时髦电器全都有;江津酒,家家有,想喝几口喝几口;紧紧跟着国家走,好日子就会天天有。
“微宣讲”是重庆市江津区正在探索的理论宣讲新模式。“微宣讲”结合基层走访、民情调查入户活动,根据不同受众选择各有侧重的内容,在精心设计“主菜单”的基础上,形成各具特色的“微菜单”,既紧扣民生改革热点做“招牌菜”,又贴近受众个性需求做“口味菜”。据江津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辛华介绍,区委宣传部组织了一支300多人的“乡土宣讲员”,努力使宣讲规模精简化、宣讲对象分众化、宣讲内容通俗化、宣讲方法多样化。
这种时间短、形式活、覆盖面广的“微宣讲”,如今在江津区几乎“无处不在”,农村有“院坝会”,机关也有“小课堂”,不但基层群众叫好,就连机关干部有时也听得“上瘾”。江津区政府每次常务会前,都会有一场由区长或副区长主讲的“微讲座”。今年以来,全区已开展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全会精神为主题的“微宣讲”1000多场。(本报记者 张国圣 本报通讯员 陈凯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