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叶小钢:用艺术讲述中国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郭超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13日   02 版)
    12月12日,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北极阁附近遇难同胞纪念碑,南京大学生来此提前公祭。CFP

        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名为“永不忘却”和“和平祭”的音乐会,先后在南京和北京的纪念活动中上演。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钢的两部作品位列其中。

        “遥远的南京其实并不遥远。”叶小钢说,“近代南京遭受的劫难,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神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的两部音乐作品《我遥远的南京》《和平祭》,就是希望通过艺术的形式,把南京沉痛的历史真相讲述给世人。”

        200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叶小钢创作了大提琴协奏曲《我遥远的南京》。“这部作品完全是有感而发,没有任何人要求我去写。里面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民族情绪的表达,我们期盼和平,但是和平是有代价的,不能一味隐忍,还要奋起抗争。”叶小钢说,“我的作品不是声嘶力竭的无奈控诉,不是大喊大叫。愤怒情绪的宣泄是通过艺术手段表现的。”

        “《和平祭》是超越个人情绪的,不仅仅写这场战争、这场大屠杀,更是关注人类,为未来祈祷和平。”叶小钢说。三乐章的《和平祭》是他在2006年创作的,并在200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祭日当晚在南京首演。

        “让孩童入睡,让母亲安心。不再恐惧,不再泣叹。让战争远去,让和平长存。”叶小钢说,《和平祭》最初的版本就是从这几句感人的歌词开始创作的。但当他完成了最初的几首歌曲后,却不得不开始又一个版本的写作,因为歌词在几经推敲之后,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为深刻的主题——让和平主导未来,让和谐常在人间——叶小钢的旋律从一个新的起点响起。

        “《我遥远的南京》明年将在德国上演,指挥和演奏者都将是外国人。”叶小钢认为,通过交响乐这种人类共通的艺术形式,可以把中国故事表达得更生动,更容易让全世界理解。(本报记者 郭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