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07日 星期日

    留学天地

    留学莫斯科,我的选择对吗

    作者:宋一凡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07日 06版)

        短短三个月竟让我感觉自己在莫斯科的日子如此漫长。然而,一想起飞机在莫斯科机场急速下降时自己内心突然迸发出的那种慌乱和迷茫,我又会反复询问自己,是否真的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的脉搏和它世人皆知的力量?

        留学有快乐,也有紧张。为什么要留学,为什么要来莫斯科?三个月里,我要回应亲朋好友的好奇心,也要审视自己内心深处隐匿的那些愿望。自费留学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花掉父母攒下的一笔辛苦钱来享受国际化的高等教育,这对我来说是一种不曾有过的体验,会使我本能地感到紧张。我感受到父母的爱,知道父母是为了让我读更好的书,走更远的路,实现更美好的梦想。但爱也是压力,爱的压力也会让人感到紧张,虽然内心深处真正的紧张感其实是我并没有真正想清楚,留学俄罗斯的选择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

        留学是盛宴,也是忧伤。莫斯科是一座伟大的城市,于我而言,一切都那样新奇和美好。新鲜的空气、独特的景色、厚重的文化,所有这一切不都是我下决心选择留学时满心期待的美好生活吗?与所有同龄人一样,我也期待有机会体验不曾知晓的生活,尝试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品味栖居他乡的美妙。去年我还是一个没挣过一分钱的穷学生,今天我可以靠偶尔的劳动(当口语翻译)所得,享受“美丽的”法国香水味道。出国留学的种种好处不言而喻,但却并非时时轻松愉快。繁重的学业自不必说,用另一种语言写论文的难度也超出了之前的想象。因作业、论文的瑕疵被教授严厉批评似乎已成家常便饭,这对我们这一代娇生惯养的独苗来说,的确有些受不了。委屈吗?感受委屈的时间是没有的,你要做的只是按教授的要求把文章重新写好。生活中的烦恼也不少,平时在国内不成问题的衣食住行,在这里都成了难题。既然习惯老外的食品是“不可完成的任务”,我们这些在国内从不下厨房的独生子女也只好“亲自出马”了。走出国门后,感到自己突然长大了。学会了照顾自己,学会了独立处理问题,也学会了跟家里报喜不报忧,学会了爱国爱家。

        留学生活让我们更理解何为爱国爱家。梁园虽好,可毕竟是客居他乡。不能说母语,害怕被歧视,小心翼翼地遵守另一种社会和文化契约——这样的痛楚大概是每个留学生都注定要经受的。我们一点点地调整和适应,把种种酸楚和无奈偷偷地装在心里,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应当付出的代价。三个月留学莫斯科的生活让我慢慢懂得,求学的日子无论在哪里都有美好和糟糕,都是三毛所说的“平凡岁月”罢了。每天下课回到自己的小房间,关上门,放下书包,我就感觉自己回国了,回家了。房间的摆设跟我在家时一样,课本放在左侧,水杯放在右侧,电脑摆放在中间。恍惚觉得自己身在国内的感觉真好。

        三个月的莫斯科留学经历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呢?双亲为我支付的学费值得吗?或许等到我的俄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我才可以对这个问题做出肯定的回答。无论如何,在举世闻名的莫斯科大学读书是一种难得的奢侈,我不是来混日子的,我一定要搞懂我们莫大亚非学院的显赫名声是从哪里来的。其实呢,讲授“国情学”的俄罗斯教授已经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了。老先生不仅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专业和授课水平也极不寻常。我深知,随着俄语水平的提高,我“发现教授”的能力与今天相比肯定会大不一样。说实话,我对自己选择的“亚非地区国际政治关系”专业眼下还所知甚少,但是,我有信心把全部专业课都学好。事实上,留学生活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校园生活上。例如,在与同龄的俄罗斯女孩子们交往中,我发现她们身上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她们似乎每个人都很有个性,甚至在穿着打扮上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时尚”。她们喜欢质量好的产品,但却不会痴迷那些所谓的名牌。她们说,你喜欢的,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时尚。

        未来的留学之路还很长。虽说我留学莫斯科的日子显得过于苍白,但我相信,眼下迷茫、混沌的苍白终将化为日后彩色的路标。都说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但我对我的莫斯科却是有信心的。

        (作者系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学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