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艺坛杂议

    整明星不应是综艺节目新招牌

    刘牧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24日   14 版)

        随着中国电视台综艺节目制作水平的提高,无论是精致程度、版权模式还是资金门槛,都显示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在这股潮流中也出现了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我们必须正视。由于各地卫视综艺之争愈加激烈,使有限时段内的收视率成为衡量节目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制作者为了迎合大众对明星的猎奇心,自觉不自觉地将节目中媚俗的成分放大,在一定程度上引来了观众的反感,“整明星”就成为其中的一种代表趋势。

        纵观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短短几年间经历了三级跳——从草根“造星时代”,到明星参与的“真人秀时代”,再到整明星的“整人秀时代”。以前节目邀请明星参演,多为才艺展示和比拼,例如唱歌、舞技和厨艺等,让观众欣赏他们过人的才艺技能。但随着观众和明星关系的逐渐转换,综艺节目对待参演明星的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将他们置于更为平等的位置。然而,这种良好趋势未能持续下去,在过度娱乐化的趋势下逐渐矫枉过正,朝着“整人”“虐星”的方向发展开去。当下部分节目会设置一些或繁重或怪异的任务,来为难甚至折磨明星参演者,让原本在镜头前光鲜亮丽的艺人忽然变得手足无措,狼狈不堪,甚至行为失控,情绪崩溃,以此博取短期的收视高峰和话题传播。于是,某女明星在节目中号啕大哭,某男演员因衣服和床单被牛屎溅脏而愤然离场,还有某女艺人被节目要求与鸡同居7天而想解约,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综艺节目该如何对待明星参演者,才能做到既吸引观众目光,保障收视率,又不会在社会舆论上产生不良反响,惹人反感,这一问题值得思考。

        在这种创作背景下,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股修正力量的出现。在2014年第4季度的综艺节目中,涌现出一批充满正能量、鼓励健康生活的综艺节目,其中浙江卫视联合万象传媒、长江传媒推出的大型密室逃脱类游戏真人秀《星星的密室》就做了有益的尝试。相比日渐兴盛的海外节目模式购买风潮,本土研发的《星星的密室》并没有为了引发高关注而恶意炒作话题,而是在节目播出后凭借独特的观赏体验和社会现实意义顺利逆袭。毕竟,在大众消费过明星浅层的浮光靓影后,对于他们的内涵、智商、应变等深层次探究才更为持久。作为一档同样依靠明星效应保证基本收视率的综艺节目,《星星的密室》将动用超过60位明星的豪华阵容,每集密室环节由一个超级明星和五位明星闯关者参加。节目虽然设置了激烈的任务环节,却并没有落入“整人”的俗套剧情,也超越了智力竞答节目的枯燥,集智慧、体力、想象力、人际情感于一体,实现了本土原创节目的创新。其中最被观众津津乐道的是各位明星选手在比赛中所体现的“逆商”,与大家所熟知的“情商”和“智商”不同,成为中国综艺节目所忽视的一个重要价值点。

        逆商是由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提出的概念,即人们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这种能力正好与《星星的密室》的剧情需要相吻合,所有参赛嘉宾都面临着残酷的淘汰机制。尽管欧美日本有过类似的密室节目,但或是“娱乐至死”,或依靠赢大奖作为节目的主要刺激逻辑。而《星星的密室》虽然在场景和技术方面充分借鉴了外国成功经验,核心价值观却强调合作和真情,将中国人特有的人情和感动包含在你死我活的淘汰环节之中。通过对奋力闯关明星的展现,映射正处于社会高度竞争中的都市青年,为了未来更好地发展,展现全方位的能力,为这档娱乐节目赋予了一种社会现实意义。

        可见,娱乐本无错,错的是用无力输出正向价值观的小格局取代电视媒介责任。以浙江卫视为代表的中国电视媒体工作者,正在用梦想的力量进行电视综艺的语法创新。这种成功不再是单一节目或者说电视“词语”的创新,而是对电视节目价值观的深入理解和独特传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主流媒体应有的文化责任。

        (作者为影评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