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06日 星期四

    声音·解读四中全会精神

    陈云良:尊重人民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本报记者 王逸吟 靳昊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06日   07 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我认为,这一提法真正体现了民治思维。

        民治思维主要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理国家。在法治国家中,人民不只是守法的主体,还应当成为立法、执法和司法的主体。这就是四中全会提出的,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要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尊重人民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我觉得要做到两点:首先,法律的实施需要人民的全面参与和监督。20世纪90年代有一个“王海打假”的现象,有法学家提出“打假要靠政府,不能靠王海”。而我认为打假就要靠王海、要靠消费者,消费者最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最有动力去打假。这个事例也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离不开人民的参与和监督。其次,要树立人民的主体意识。在传统文化和制度下,很多人习惯了被领导、被管理、被教育,缺乏主体意识。当前落实人民的主体地位,就要大力培育人民的主体意识。

        (中南大学法学院院长 陈云良)(本报记者王逸吟、靳昊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