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湘岳无疑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他给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新闻生产的“进路”——紧紧抓住“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时代是背景,人物是核心。前者决定了“怎样讲故事”,后者决定了“讲谁的故事”。
怎样讲中国故事?
任何新闻作品都是一种社会性生产,只有契合时代脉搏的作品,才能产生时代共鸣,形成传播力、影响力。
唐湘岳从业的30年,恰好是我国波澜壮阔的30年。细细梳理他的作品,感受最深的是对于这样一个“大时代”的呼应。比如,他上世纪90年代的作品——《不许用人质手段处理经济纠纷》,反映的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做好群体利益协调、矛盾调处、促进社会整合的问题。这无疑是当时最突出、最现实,也是与民众利益最相关的问题。
讲谁的故事?
唐湘岳善于、乐于讲平凡的人、身边的人的故事,也就是“小人物”的故事。这既是他来自基层、扎根群众的“报人情怀”使然,同时也是党报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唐湘岳虽是文学专业出身,但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却是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通过“田野调查”方法对真理孜孜以求、无限接近真相的形象。一个好的社会学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吃百家饭,唐湘岳无疑都做到了,当然还要多一点:说百姓话。唐湘岳的新闻作品是理念、方法与形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