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 张森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18日   12 版)

        唐湘岳无疑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他给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新闻生产的“进路”——紧紧抓住“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时代是背景,人物是核心。前者决定了“怎样讲故事”,后者决定了“讲谁的故事”。

        怎样讲中国故事?

        任何新闻作品都是一种社会性生产,只有契合时代脉搏的作品,才能产生时代共鸣,形成传播力、影响力。

        唐湘岳从业的30年,恰好是我国波澜壮阔的30年。细细梳理他的作品,感受最深的是对于这样一个“大时代”的呼应。比如,他上世纪90年代的作品——《不许用人质手段处理经济纠纷》,反映的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做好群体利益协调、矛盾调处、促进社会整合的问题。这无疑是当时最突出、最现实,也是与民众利益最相关的问题。

        讲谁的故事?

        唐湘岳善于、乐于讲平凡的人、身边的人的故事,也就是“小人物”的故事。这既是他来自基层、扎根群众的“报人情怀”使然,同时也是党报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唐湘岳虽是文学专业出身,但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却是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通过“田野调查”方法对真理孜孜以求、无限接近真相的形象。一个好的社会学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吃百家饭,唐湘岳无疑都做到了,当然还要多一点:说百姓话。唐湘岳的新闻作品是理念、方法与形式的统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