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家乡的名山

    秀山:诗书联通海

    作者:赵洪波 闫汇芳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12日 10版)
    上联:不寒不暖有花处

    下联:半醉半醒无事人

    ——这副古联意在表现秀山的宜人气候,以及不被俗事纠缠打扰的状态。
    上联:地以文章争气势

    下联:天于樵牧混英雄

    ——这是清康熙年间,云南按察使许弘勋赞誉通海名士阚祯兆的对联。
    文气漫山头
    大铜锅米线
    清洗蒜苗
    打银饰
    挑山泉水
    村中喜事
    海月楼的匾额“可息尘机”
    切萝卜条

    鱼爱水来鸟爱林

     

    姑娘从小爱山村

     

    若是哪位来相亲

     

    脚不生根莫费心

     

    靠墙靠壁靠不着

     

    靠你小哥可实落

     

    实实落落靠一个

     

    好比月亮靠梭罗

     

        ——通海民谣

     

    采访手记:山有文化才有名

     

        9月底的一天,在小雨中我们登上了素有“秀甲南滇”之称的秀山。雨中登山,别有一种风情。空气清新,杉叶满地,所有的建筑、树木都像被洗过一样,更为精神。山上一幅经典的回文联颇能道出雨中游秀山的感觉:“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秀山蕴秀,自然生态绝佳。翠谷密林中保存着如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一样的植被状态,花草树藤约有200多种。其中“秀山三绝”最有价值:宋古柏、元香杉、明玉兰。登秀山如入森林中,沿途只见苍藤古木,绿荫遮天蔽日,山之四方,花草树木各有风姿,绝无单调重复。

     

        秀山垂直高度不足200米,周围不足4公里,但漫山却是文化味十足。从汉代开始,秀山便吸引了历代众多文人墨客前来,写下大量楹联、碑刻、诗作。秀山有“匾山联海”的美誉,现存一百多块匾,近百副楹联,三百多首诗,这些使得秀山成为一个内容丰厚的文化博物馆。

     

        “名山不是长树长草才有名,而是有了文化才有名。”云南省通海县县长卢维江向我们这样介绍秀山的文化,“通海要继续传承和发掘秀山文化,通海要发展成文化、旅游、商贸结合在一起的城市。”

     

        下了秀山就是通海古城,古城过后就是杞麓湖。通海县的构造是“山—城—湖”,每个区域间散着步就能到。漫步在古城,如果不是熙熙攘攘的时尚路人,红色为主的滇中民居还真让我们恍若穿越到了明清两朝。聚奎阁是古城的中心,纯木头搭建,没有用一根铁钉,经历过三次地震却毫发无损。古城中商贸繁荣,生意一家比一家红火。古城中分散着各式手工作坊,以银饰制作闻名的中华老字号“孔雀珠宝”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通海自古不乏能工巧匠,手工业发达。“易生银饰”是一家典型的家庭式作坊,父亲丁勇和儿子丁剑韬负责制作,母亲负责销售。因“纯手工、可订制”的特性,父子俩在通海县小有名气。丁剑韬自豪地介绍道:“我们根据客户要求订做银饰,客户可以带着自己的物品,比如摔破的瓷碗、断了的手镯等,别人觉得难搞的东西我们都能做。”

     

        “我每天闲时都会爬趟秀山,写作都拿着电脑到山里,一待就待一天。”通海县文联主席林启龙讲起秀山文化来很是幸福,“秀山是通海人心中的圣山,能洗涤心灵。”

     

        秀山脚下的通海红土地还是云南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通海蔬菜现在出口到东南亚及西亚迪拜等地。在秀山街道大树社区,我们看到居民们正在田间采收蒜苗,他们两个半月采收一次,一年可以种四茬,一亩地能产两吨多蒜苗。蔬菜经过收割、分拣、洗泥、打包、装车等标准步骤后,第二天便可迅速运到沿海甚至海外。“我们都想当农民。因为他们能住洋房,卖菜一辆车,接送孩子一辆车。”通海县城的一些青年人向我们诉说他们的梦想。

     

        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秀山的文化,自今年十一黄金周开始,秀山一张门票从原来的40元下调为10元。通海县委书记张小良说:“下调门票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秀山的文化,我们要为子孙后代保护好这片土地,护好‘饭碗田’,守住‘生命线’,让群众在秀山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起乡愁。”(赵洪波 闫汇芳)(摄影:郭红松 闫汇芳  张涛  谢时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