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弗里泽教授是澳大利亚家喻户晓的大科学家,由他所领导的科研团队于2006年成功研制了全球首例宫颈癌疫苗,这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一例投入临床使用的抗癌疫苗。鉴于其在该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绩,弗里泽教授当年还被授予“澳大利亚年度公民”的荣誉称号,而这一奖项是澳政府对于获得重大科研成就以及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者予以的最高褒奖。
自疫苗问世以来,全世界已有超过6000万人得到接种,许多妇女因此避免了罹患宫颈癌的风险。日前,本报记者有幸到访弗里泽教授的实验室,当面聆听其讲述科研之路上的艰辛与曲折。
人类医学史上的里程碑
在见到弗里泽教授之前,他的几名学生和助手就向记者透露,这位大名鼎鼎的医学专家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位风趣且健谈的人,颇为平易近人。言谈之间,一位身着休闲衬衫的长者缓步走进会客室并打趣道:“就知道你们在谈论我,我是不是打扰你们的私密谈话了。”在众人的一片笑声中,弗里泽教授把一整盒名片摆到桌上,示意记者随意取用。如此交换名片的方式,令现场的气氛显得更加轻松随意,一场“严肃”的采访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了好友聊天的“节奏”之中。
宫颈癌是一种高致命性肿瘤疾病,全球每年有约27万人因此而丧生,其发病率居全球女性肿瘤第二位,致死率也仅次于乳腺癌。弗里泽教授介绍说,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引起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因素。乳头状瘤病毒多达150多种亚型,其中约有30种可通过性行为传播,但大部分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的宫颈癌是由HPV16和HPV18这两个亚型病毒所导致的。女性在18-25岁期间最容易感染HPV病毒,一旦遭感染,病毒可在体内潜伏10-30年,并最终有较大概率会导致宫颈癌。
弗里泽教授所研制的疫苗并非直接针对宫颈癌本身,而是通过接种该疫苗,使被接种者避免感染HPV16和HPV18病毒,从而根除宫颈癌的发病病因。使用该疫苗只需在6个月内注射3次,其免疫效果可长达10年之久,而且副作用极小。自疫苗投入市场以来,已先后在澳大利亚、美国以及欧洲等60多个国家投入临床应用。弗里泽教授欣喜地向记者表示,目前这款宫颈癌疫苗已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中国药监及卫生部门正在对疫苗进行审查,有望在不久后批准其在中国市场进行销售。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大规模推动此类疫苗接种的国家之一。从2007年开始,政府免费为9-26岁的女性人群提供该疫苗接种。该疫苗对男性同样有预防价值,因此澳政府目前也为12岁左右的男孩免费提供疫苗接种。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澳目前已基本在30岁以下妇女中根除了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可以说该疫苗几乎惠及了一代人。弗里泽教授表示,疫苗的接种遵循自愿原则,由澳各级政府免费提供给所有的适龄青少年使用。学校会首先征求家长对于接种的意向,有超过85%的家长同意给他们的孩子接种该疫苗。
艰辛曲折的探索之路
众所周知,科学探索的道路向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于弗里泽教授来说这同样也不例外。
弗里泽于1953年出生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由于父母都是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因此其从小便耳濡目染。大学毕业后,弗里泽也加入到该领域的研究队伍中来,而他在免疫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天赋引起了墨尔本霍尔研究所临床医学研究部主任伊恩·麦凯的注意。1981年,弗里泽受邀来到这所全球顶尖的免疫学研究机构工作,并于1984年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发现了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然而,正当全世界医学机构都将目光聚焦于HIV病毒之际,弗里泽却在实验室发现了另一种通过性接触所传播的病毒——乳头状瘤病毒。1985年,他离开霍尔研究所,转到昆士兰州大学创建了免疫与癌症研究中心,潜心研究乳头状瘤病毒。
不过,接下来的研究却不像之前那样顺利。按照惯例,研究人员往往需要先培养大量所需研究的病毒样本,继而将样本注射进动物体内以观察免疫系统对其的反应。但由于乳头状瘤病毒极其微小,且难以在细胞里培养,弗里泽对这种病毒致癌的推测也无法加以证实,因而在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始终未能获得突破性进展。当时,剑桥大学对乳头状瘤病毒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弗里泽便于1989年前往剑桥大学探寻解决之策。在那里,弗里泽结识了来自中国的医学博士周健,并发现周健正着手研究的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帮助其培养实验所需的病毒,于是力邀周健到昆士兰州大学与他一同进行乳头状瘤病毒的研究工作。1991年,周健果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人工成功合成了乳头状瘤病毒的样本颗粒,他还因此被昆士兰州大学聘为“乳头状瘤病毒学研究室”主任。1999年,周健和弗里泽共同研究合成的疫苗开始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然而积劳成疾的周健却在此时英年早逝。周健的离世至今都令弗里泽教授悲伤不已,他一直把周健当作亲密的战友。
2001年之后,弗里泽会同美、澳等国的医疗专家对33个国家的2.5万名妇女先后进行了数次乳头状瘤病毒疫苗临床试验。到2005年底,试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足以证实该疫苗能够使人完全免于HPV16或HPV18病毒的感染,从而规避感染宫颈癌的风险。
新的征途,新的使命
随着接种人群的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女性将摆脱宫颈癌的威胁。但科学探索永无止境,在完成了宫颈癌疫苗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工作之后,弗里泽教授如今又开始投入到全新的研究课题中去了。
此前之所以能够成功研制出史上首例癌症疫苗,除了扎实的功底和辛劳的付出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弗里泽教授没有纠缠于癌细胞本身,而是巧妙转化思路,在引发宫颈癌的病毒上找突破口,这也为医学家攻克其他疾病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弗里泽教授表示,成功源自于坚持不懈的奋斗,但也必须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机遇。他目前正在着手展开对于生殖系统疱疹病毒的病理研究,希望在新的课题中也能挖掘到新的思路。
弗里泽教授介绍说,在开启新一轮研究的同时,他的角色也悄然发生了变化。2012年,昆士兰州卫生署、昆士兰州大学、昆士兰州理工大学以及梅特医学研究院共同创立了昆士兰州生命科学研究所,由他本人担任研究所的执行总监兼研究室主任,这赋予了弗里泽教授全新的使命。目前,该机构有超过50名世界顶级医学专家分别领导着14个科研团队展开研究,600多位研究人员覆盖了恶性肿瘤、糖尿病、疟疾、运动创伤、癫痫等多个领域,这也是南半球最大的综合性医学研究机构。作为这个现代化研究所的学术带头人,科研条件的改善和研究力量的壮大使弗里泽教授信心倍增。
记者注意到,该研究所与中国一些医学机构的合作也日益密切,同时还有不少中国研究人员和留学生在其中工作或学习。当被问及对于中国同行的印象时,弗里泽教授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他表示,中国人的勤奋刻苦是出了名的,他们都具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尤其是中国青年一代学者,比人们印象中的更加自信和开放,他们很重视团队协作,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医学界同仁合作得非常默契,大家相处得也十分融洽。
在采访即将结束之际,记者提出希望能拍摄几张弗里泽教授在实验室工作的照片。出乎记者意料的是,刚才还谈笑风生的老教授一下子变得十分腼腆,那些每天都要重复千百次的实验动作,在镜头前倒是显得有一丝羞涩和不安,令在场的人忍俊不禁。就是这样一位风趣而又可爱的长者,数十年如一日,在科研之路上不知疲倦地探索,用他的智慧帮助无数人远离疾病的折磨。衷心祝福弗里泽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在新的征途上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奇迹”。(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李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