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过了72小时黄金救援期,但云南省昭通军分区政委张亮仍在龙头山镇忙碌着。组织救援力量进村入户、持续搜救生命;帮助老百姓运送物资、恢复生产生活……鬓角斑白的张亮经过连续几个昼夜的奋战,眼里布满了血丝。见到记者,他甚至没时间多说什么,只用沙哑的声音甩下一句“就是要第一个进去,最后一个出来,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8月3日16时30分,鲁甸,地动山摇。仅仅2分钟后,张亮已赶到作战值班室;5分钟后,张亮部署进行灾情核查。不到10分钟,鲁甸人武部第一次报告灾情:震中在巧家和鲁甸结合部。张亮立即通知巧家和鲁甸结合部的乡村民兵人员迅速查明情况并上报。10多分钟后,人武部信息员再次报告:震中在龙头山镇!
20分钟后,张亮已经作完紧急部署带着官兵踏上了向震中龙头山镇进发的征途。然而,去往震中的道路异常艰险,路旁山体滑坡,不时有飞石滚落。行至距龙头山镇10余公里的沙坝时,多处塌方使车辆无法前行。张亮马上跳下车带着官兵向震中奔袭。
踏着坍塌的碎石,走了近两个小时,他们终于抵达龙泉村。在一处废墟旁,张亮和鲁甸县人武部政委张佑国听到一名女孩儿急促的呼救声,张亮顾不上房屋垮塌的危险,和张佑国一起带领民兵,用手和木棒将大石头抬起,把孩子救出并安全送到乡医疗点。
地震后的龙头山镇邮电所,3层的办公楼已经变成了2层,摇摇欲坠。听到有村民报告里面有母子二人被压埋,张亮他们就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挖了一个多小时,先后救出满脸是血的男孩儿和头部受伤的母亲。
22时,震中下起了毛毛雨。张亮在部署当地民兵继续搜救的过程中,实地考察起直升机机降点。随行的官兵不解,张亮说,公路塌方中断,必须请求空中支援。很快,他们在龙门山的一片开阔地找到了合适地点——这就是从4日凌晨起在救灾中发挥巨大作用的龙门山机降点。截至8日12时,这个机降点已累计升降直升机428架次,运送物资160.4吨、伤员167人。
4日一大早,张亮又带领340余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急行军5个多小时,赶到光明村挨家挨户搜救伤员,先后搜救、转移伤员49名,安置受灾群众2000余人。
从汶川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彝良地震、彝良山体滑坡到镇雄山体滑坡,多次奔赴一线的救援经历,赋予了张亮丰富的灾难救援经验。他说,抢险救灾,务必要发挥基层人武部信息员的作用,第一时间对灾情作出准确判断、迅速反应。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是军人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论是在战场还是救灾场都始终无畏无惧冲锋在前的张亮,用“第一个进去,最后一个出来”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人民子弟兵为了人民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本报记者 陈晨 本报通讯员 朱发江 严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