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27日 星期日

    知行论坛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水源头”

    戴木才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27日   07 版)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从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她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实土壤中确立起来的,传承我国五千多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与价值共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反映和实现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诉求的实践需要,又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吸纳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和价值共识的重要体现。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土壤”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活水”。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革命进取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和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尤其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国广大人民群众逐步形成了人权、法治、民主、自由、平等、公正、和谐、幸福、以人为本等价值理念和价值诉求,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现实土壤。例如,在经济领域,形成了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效率、公平、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等价值理念;在政治领域,形成了自由、民主、平等、权利、人权、正义、法治、德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反腐倡廉、安全、稳定、和平、和谐世界等价值理念;在文化领域,形成了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守法、科学、文明等价值理念;在社会领域,形成了团结、友爱、诚信、和谐、互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等价值理念。这些价值理念和价值诉求,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累了丰富的价值素材,奠定了深厚的现实土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厚的、现实的价值源泉。

     

        同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各地区、各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实践,不少地区和行业从自身的区域文化、行业文化及其特点出发,概括提炼自身的地方精神、区域精神和行业精神、行业理念,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化、实际化、特色化和具体化。这些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实践中推广、提炼、培育出来的“核心价值理念”,共同构建和丰富、完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实践基础。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始终贯穿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向上、崇善的精神追求,形成了比世界上其他民族更为丰富、更具民族特色和举世公认的传统美德,素以“崇尚道德”“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思想资源优势和道德实践优势,认真汲取和大力弘扬其精髓,增强文化自信、道德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注重人的生命存在问题、人的德行问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追求崇高理想和完美人格。既追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止至善的道德生活,又倡导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崇高理想;既讲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又提倡爱人如己、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千百年来,哺育了中华民族无数的仁人志士。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包含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精髓,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具有超越时空、跨越国度的永恒价值,是中华民族留给人类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

     

        兴中华之大业,需植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之深厚源泉;谋中国之万事,需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多年道德之精神基因。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渊源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最深层的道德支撑。我们要让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止至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和价值共识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材料”

     

        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和价值共识,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和价值共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价值理想、价值愿望和价值追求,是指引人类社会发展的指路明灯,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等关系的共同价值准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治国理政、管理社会的共同价值原则。任何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都离不开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和价值共识。

     

        一般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和价值共识之间,并不能画等号,不能简单地把二者等同起来。相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和价值共识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特殊。特殊体现一般,一般存在于特殊之中,但二者又有一定的区别。例如,对社会主义而言,由于历史、文化和现实的不同,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和价值共识的具体表现形式,可能表现出巨大差异,例如关于人权、民主等价值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和价值共识之间,并不是排斥的,也不应该是排斥的。

     

        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是源于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和价值共识,并以其为“基础材料”。凡真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和价值共识,都可以被吸收、容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恩格斯曾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和价值共识之间的这种“源流”关系。恩格斯曾指出:现代社会主义的来源,“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显然,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了解、吸纳和提升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和价值共识,就无从谈起人的价值观,更无从建设人类的价值观。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既鲜明又尖锐地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开放、兼容,才能富强、兴盛;一个政党、一个主义,只有不断吸纳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才能发展、进步。积极吸纳和传承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和价值共识,既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更是社会主义的固有本性和神圣使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保持开放心态。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精神独立性和主动性,不能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价值观念的应声虫,防止西方价值观侵蚀和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和主动性,我们在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

     

        (作者系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