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庄电一)“人情奖”“关系奖”,在宁夏第十二届社科成果奖中销声匿迹了;领导干部的文章,也不在获奖名单中出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和严密的评审程序为评奖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人情奖”“关系奖”在很多评奖中时有发生,它亵渎了评奖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也打击了许多人的积极性。如何才能铲除“人情奖”“关系奖”,消除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宁夏第十二届社科评奖为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宁夏社科联主席杨占武告诉记者,评奖组织单位专门制定了评审标准、评审规则、实施细则、工作流程和监督机制,作出了周密、细致的安排。为了解决外行评审内行、评审专家看不懂评审内容的问题,他们分成了9个评审组,对学科进行细致划分。每篇至少要有3位评委审阅并经评审组长签字确认,最后按平均分值排序。57位评审专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为评审专家发放的评审材料,都隐去了作者的单位和姓名。
为了避免干扰,他们不仅选在远离市区相对封闭的地方进行评审,而且“没收”了评审专家的通信工具。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求评审专家不串联、不会客,即使在吃饭、散步时间也不得交流评审问题。在安排食宿时,有意将同类评审专家分隔开来。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领导前来检查评审工作,竟被“挡了驾”,连大门都进不了。直到主持评审的负责人亲自出面,才把领导领进了门。
以往的一些评奖,各级领导干部参评的作品较多,获奖的概率也较高,有的甚至占了不少名额。为了确保评奖的公正性,有关部门决定,所有副厅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申报的作品,都不颁发政府奖,也不发奖金,而是以通报表扬的方式达到“以资鼓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