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28日电(记者靳晓燕)“高中课程改革要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相结合,即以共同必修内容为主体,突出基础性,同时反映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要以课程多样化来推动高中教育多样性,满足学生多样选择的要求,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日前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上表示。
谈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时,刘利民指出,要按照教育规律和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科学设计课程结构与内容,合理调整课程容量和难度,提高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应性。要优化课程结构,把课程分为共同必修、选择性必修和自主选修三类,适当减少共同必修,增加选择性必修和自主选修,并且细化选择性必修的系列与层次结构,进一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他提出,新的课程方案既要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要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既要给优质学校增加校本课程的比例,使其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快,又要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指导与帮助,使其能够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基本课程。
他表示,目前在高考制度改革和中学课程改革的衔接方面出现了明显的脱节,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的现象依然严重,这样的状况必须改变,我们要积极寻找考试制度改革和中学课程改革的最佳结合点。
本届中学校长大会以“中国中学的课程与评价制度改革”为主题,旨在总结和探讨我国中学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尤其是课程与评价制度改革中获得的经验与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