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坐公交车是件乐事。走亲戚、逛公园,巴望着一年中能坐上几次公交车。长大了,骑自行车;后来为官了,坐上了小轿车,乘公交就少了。
最近,我坐了一次公交车,从邳州市新城中学到李口小学,不挤、有座,宽敞舒适,一块钱走遍邳州城,真美,真恣儿,与坐小车感觉不一样,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风景,听到的是坐小车听不到的民声民情。一位大姐抱着孙女说,从新城区进城真方便。一位徐州来邳州办事的小伙子说,邳州公交的服务与徐州不相上下。还有一位男同志说,现在站太少,等车时间长,应该增加班次和站点。
我又在宏通客运站上了市区到铁富的农巴。农巴车比城市公交车条件差多了,卫生条件也不是太好,上车的人并不多,招手即停。刚出城,上了个60岁左右农民模样的人,他认出了我,急切地说出了家中的不幸。他说:“你王书记一定要严格要求镇村干部,深入群众,听万家事,解万家难。一些邻里纠纷由小到大,酿成大事直至命案,教训惨痛,如果基层干部能够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就不至于付出惨痛的代价。”旁边一位中年人跟着说:“王书记,你要是能多下基层,就能够听到更多俺老百姓的声音。”说完他就在官湖匆忙下车了。
车到铁富,又换乘镇村公交去宋庄。问驾驶员才知道,他一天跑十多趟,乘客只有20多人。他说镇村公交设想是很好的,但是百姓家家有三轮车,到村到庄更方便,所以坐的人少。
从上午9点到中午12点,我换乘了4次公交,车上聊的是家长里短、愿望诉求;听到的看到的,是未经彩排、未经设计的民声民情,触动良多。我们当官了,坐上了小车,“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听不到真实的声音,看不见真切的民情,往往唱的是“官腔”,行的是“官风”。是啊,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臆想老百姓需要什么,而是要真正沉下去,到老百姓中间,面对面地去听听他们的声音。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