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表述,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核和精髓。要实现文化自觉,首先要实现价值观上的“自觉”。笔者认为,只有建构了正确、科学的价值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自觉地坚守先进文化;同样,如果有着对先进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为,就会更加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断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挖掘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活力,就在于国家的文明和谐、富强民主,就在于社会的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就在于人民的忧国忧民、诚信友善。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岳飞的“精忠报国”,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一不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文化精髓。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就是要引领我们挖掘这些优秀文化的内核,让传统文化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发扬光大,形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为。
哲学家张岱年指出:“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观,道德的理论基础也在于价值观。”基于此,我们可以认为,文化自觉首先是对文化价值认知的深刻性;这种信念是坚定不移的,是一种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虔诚的、由衷的敬重和信任,并发自内心地坚守和尊奉。这种对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的信任和尊崇,与其说是对价值观体系的依赖和敬重,不如说是对其背后所倚重的优秀文化的信奉与坚守,是对其背后文化的本质属性和文化导向性的肯定。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汇聚中国文化的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能汇聚文化的力量。文化自觉使更多的人凝聚到中国梦这面旗帜周围,给人们以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同时,文化自觉能够引导人们将个人聪明才智凝聚成为社会整体的智慧,激发人们实现中国梦的热情,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文化是一个民族自然孕育而成的一套生活方式和生活方法,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文化自觉主要是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文化发展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自觉的过程也是价值整合的过程,即以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和合理念以及“以德为本”的道德风尚来整合当前各种文化形式和各种价值观,构筑当代人的现代价值体系。
当今世界是个社会结构错动、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问题频发、社会风险加大的社会变迁时期,也是社会文化转型、重新调适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就文化而言,首先应该正本清源,进行文化力量的凝聚,重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主要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对中国文化发展趋势的一种重新定位与创新。费孝通先生在1997年的一次讲话中就指出:“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文化自觉正是要打破中国文化选择和文化追求的迷茫和困惑,还原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重塑民族文化自信;同时揭开西方文明神秘的面纱以看清其本质,借鉴其“合理的内核”以构建社会主义新的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社会教育,内化和谐人文文化
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倡导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理性、敬业、诚信、友善等准则与行为,内化人的和谐精神。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实现中国梦,需要抵制、批判和改造落后文化,只有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摒弃与核心价值体系相反的元素,充分发挥文化的正能量。
文化的作用在于“化人”,也就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教育和精神感化,使人们接受特定的社会价值规范,成为拥有特定价值观的人,他们通过对共同的理想、信念、取向、态度等价值观念的认同和传承,形成社会凝聚力,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梦是一种价值取向,阐述的是主流价值观;文化自觉就是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目前世界上渐具影响力的“中国道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的思想理论前提。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自觉与核心价值体系之关系研究”[编号13WTB1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