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约为82%,县城污水处理率约为60%,而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却低于20%。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我国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生活用水污染问题突出,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农村河流水质急剧下降,直接威胁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华东师大学科建设与发展办公室主任陈振楼忧心忡忡。
陈振楼分析认为,问题集中在几方面:一是收集管网建设严重滞后,不少设施运行处于“半饥饱”甚至“无米下锅”状态。农村居住相对分散,农户家庭的排水点也不统一,污水水量受村民卫生设施水平、用水习惯、季节变化等影响较大,导致污水收集建设成本高、实施难度大,配套管网延伸不到位。二是处理工艺参差不齐,处理效果有待评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准入门槛较低,强调因地制宜,新技术、新设备使用多,在带来投资省、占地小、管理简单等优点的同时,也导致缺乏统一规范、标准。三是管理模式尚未明确,监管机制较为薄弱。重建设、轻管理的情况比较严重,缺乏定期处理效果的跟踪监测和评估机制。四是资金渠道比较分散,投入机制尚不健全。
陈振楼建议,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应在各级水务部门的主导下,分期分片治理。做好统一规划,制定管理规范,重视管网工程,注意增加技术手段,解决资金渠道;同时建立监管制度,确定单一的问责方,避免遇到问题互相推诿。(本报记者 颜维琦)